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保安與情報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全與情報局 (英語: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Division縮寫SID,前稱「保安與情報司」)是新加坡的對外情報機構,專門負責收集和分析與新加坡對外安全有關的情報,以加強新加坡的國防能力。[1]它雖然隸屬於國防部,但仍然有一定的自治權,因為它不受國防部常任秘書的管制。[2]該機構保持著高度機密,多數工作人員的身份非常隱秘,只有新加坡高級官員才知道他們的身份。[來源請求]保安與情報司司長是該機構的最高領導人,職級相等於常任秘書,可以直接向國防部長匯報。[2]根據一則1975年《海峽時報》的新聞,保安與情報司有副司長一職,當時由Lim Chye Heng擔任。[3]

快速預覽 安全與情報局, 機構概要 ...
Remove ads

歷史和活動

保安與情報司和內部安全局有相同的發展背景。在1965年以前,新加坡的主要情報機構是馬來西亞政治部,直到新加坡於1965年8月獲得獨立。1966年1月,新加坡內部暨防禦部(如今已分成國防部內政部)開始改編和統一所有情報活動,隨後在1966年2月設立保安與情報司,首任司長是Tay Seow Huah。[來源請求]

1974年1月31日,拉裕事件發生,時任保安與情報司司長的塞拉潘·納丹率領隊伍前去和4名來自日本赤軍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的恐怖分子談判,經過數日後成功化解危機,救出3名被劫持的人質。[4]

保安與情報司是個高度機密機構,偶爾才會向媒體透露一些與它的活動有關的消息。2001年,《海峽時報》記者Yap Chuin Wei訪問一名曾在保安與情報司工作的官員。該官員要求報刊將他的的身份保密,並說保安與情報司負責三種工作,分別是搜集情報、分析情報和非正式外交。[5]據《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跨越——新加坡發展歷程:1965年-2000年》這本書寫道,保安與情報司在1970年代時曾參與向柬埔寨反共部隊提供武器的活動。[6]此外,馬來西亞與印尼的衝突在1966年結束後,保安與情報司也協助新加坡和印尼重建外交關係。[5]Tim Huxley所著《捍衛獅城:新加坡武裝部隊》(2000年出版)簡單概括了保安與情報司的歷史。[7]

Yap訪問的官員也透露,為了安全起見和政治上的考慮,保安與情報司很少在公共場合之下向有功的工作人員頒發獎章。有功的工作人員可獲得特別獎章(和在國慶日頒發的獎章相似),但他們的身份從不向外透露。[5]

2004年,新加坡政府設立由總理公署管理的國家安全協調秘書處。該處負責應付安全威脅和恐怖活動。這意味著保安與情報司和內部安全局之間的合作和資料分享。在此之前,安全與情報司和內部安全局是分頭行動的。[8]

2013年8月,據《雪梨晨鋒報》報導,保安與情報司和澳大利亞信號局等海外情報機構合作,監聽連接亞洲、中東與歐洲的海底電纜。[9]

Remove ads

歷任司長

更多資訊 姓名, 任職 ...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