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公積金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加坡公積金計劃(英語: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簡稱公積金)是新加坡強制性的儲蓄計劃,成員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勞動人口,用以應付其退休、健保和購房需要。公積金由人力部轄下的法地機構中央公積金局(Central Provident Fund Board, CPFB或CPF Board)管理。
Remove ads
歷史
195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建立了公積金,應付工人的退休需要。隨著新加坡經濟發展,公積金於1968年開始可用作公共房屋計劃下的購房支出。1984年,公積金可作醫療用途。[3] 公積金亦為不同用途推出了不同戶口。1986年起,成員可選擇較高風險的投資選擇。[3]1987年推出最低存款年金計劃,1990年推出保健儲蓄。
供款率方面,當1955年推出時,僱員和僱主分別供款僱員月薪的5%。此比率隨著新加坡經濟發展而不斷提升,到1985年升至25%。基於經濟衰退,1986年起僱主供款率降至10%,以維持競爭力。期後僱主供款率提升至與僱員一致,直至1997-1998亞洲金融風暴,55歲或以下僱員的僱主供款比率再降為10%,期後再逐步提升。[4]
2020年新加坡公積金會員的總存款額激增8.7%,從2019年的4251億新幣增加至4621億新幣。
爭議
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55歲至70歲的雇員公積金供款率將提高3.5%。[5]時任部長黃循財宣稱「這將為他們(55歲至70歲的雇員)的基本退休需求提供更大的保障」。[6]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