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英語:Singapore Federation of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s; SFCCA)是新加坡華人宗族組織的總機構。

歷史

華人宗族組織,也稱為宗鄉會館,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移民社區中具有歷史重要性。它們為成員提供社會福利、宗教儀式、教育和調解等服務,這些成員通常屬於同一宗族、祖籍地區或方言群體。[1][2]1980年代以來,新加坡的華人宗鄉會館成員人數減少並趨於老齡化,它們的許多社會福利功能已經由國家提供。[1][2]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4年8個主要宗鄉會館組織舉辦的公開論壇,討論了宗鄉會館的復興問題。[2][3] 時任副總理王鼎昌參加了這次會議,並支持了這些組織的計劃。[4]新加坡社團註冊局於1985年12月12日批准了註冊,總會於1986年1月27日正式成立。[5]創始成員包括新加坡福建會館、潮州八邑會館、新加坡廣東會館、南洋客屬會館、新加坡海南會館、三江會館和新加坡福州會館。[6] 共有185個協會加入了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涵蓋了新加坡大多數宗鄉會館。[1][5]

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的首任會長是銀行家黃祖耀,他同時也是新加坡福建會館的主席。2010年10月蔡天寶接任主席。2023年時主席是蔡其生。[7]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最初設在福建會館。1997年時,總部搬遷到目前位於大巴窯2巷397號的興亞啟蒙學校舊址。[8]

活動

Thumb
2016年《春到河畔》由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發起組織

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支持宗鄉會館的活動,並組織文化和教育活動,如慶祝農曆新年的《春到河畔》。[9]它贊助了一項獎學金,供新加坡學生在中國大學就讀,並與華社自助理事會英語Chinese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uncil共同贊助了一項獎學金,面向新加坡學生。[10]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出版一份雙月刊《原》,並贊助有關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出版物,例如《新加坡華人通史》(2015年)。[3]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於1995年開設了研究中心——華裔館,位於南洋理工大學內。[4]2013年,它將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併入,作為文化活動場所;該中心的建築位於新加坡市中心,於2017年開放。[11]

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充當了華人社區與國家之間的中介,支持政府在潛在分裂性問題上的政策,例如推廣普通話取代其他華語方言,並將英語作為原先使用華語的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12]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亞洲價值觀辯論期間,政府則將宗鄉會館視為在推廣傳統價值觀和防止西方價值觀侵入方面的盟友。[4]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