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碩特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和碩特旗蒙古語Шинэ хошуудын засгийн хошуу),清代蒙古名。隨土爾扈特東歸的一部分和碩特人游牧於哈弼察克(一稱哈布塔克、哈密察克,哈弼察克河為布爾根河支流),這部分和碩特人專稱「新和碩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碩特台吉巴雅爾拉湖族人蒙袞(蒙滾)率屬眾歸清,授一等台吉,歸屬新土爾扈特右翼旗(沙喇扣肯貝子旗),以新和碩特部置一佐領,駐地在今蒙古國巴彥烏列蓋省布爾根縣西北。次年,蒙袞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部落因不堪忍受沙喇扣肯虐待,移至與杜爾伯特相近的哈弼察克游牧。牧地東起扎哈沁,南、西皆與新土爾扈特相接,北連阿爾泰烏梁海

嘉慶元年(1796年),給札薩克印,自為一,不食,不設盟,直轄於科布多參贊大臣,統於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嘉慶四年(1799年),蒙袞之子布延希克被授為札薩克一等台吉,並與新土爾扈特(青塞特奇勒圖盟)兩旗一同游牧。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屬阿爾泰辦事大臣。1912年該地被外蒙古軍隊占領,新和碩特因在阿爾泰山分水嶺東側,此後一直被蒙古統治。1914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名義上將其劃歸阿爾泰區域。1919年北洋軍占領外蒙古的同年,改隸新疆省阿山道。1921年地入蒙古國,1931年後原轄境劃入現科布多省布爾干縣境內。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