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橫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烏蘇市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梭梭林及其生境[網 1]。保護區面積546.67平方公里,其中梭梭林面積超過360平方公里。
保護區資訊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烏蘇市西北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東北,保護區地理坐標東經83°18'-83°52',北緯44°46'-44°58'之間。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南側,屬於艾比湖盆地,西側與艾比湖相接,北側為準噶爾界山的支脈北山的南麓,阿拉山口也位保護區北部。保護區東側和東南側市烏蘇綠洲和昆屯墾區,南側是天山山脈北麓。保護區總面積546.6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64.55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259.35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222.77平方公里[書 1][書 2][書 3]。其中核心區受到保護區管理局的封閉保護,僅允許在核心區內進行獲批的科學研究、生態監測和調查活動[刊 1]。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以艾比湖為中心的盆地地帶,保護區海拔240公尺到260公尺。發源於天山北麓的三條河流,奎屯河、四棵樹河以及古爾圖河曾經在保護區東側匯聚,穿過保護區的後,向西注入艾比湖。不過如今,其中一些河流已經乾涸,一些河流只會在融雪性洪水和夏季洪水季節才會有水流流過。保護區地處中亞腹地,遠離海洋。保護區氣候具有乾旱少雨、蒸發強烈的大陸性乾旱氣候的特徵,同時來自北冰洋的冷空氣和來自南亞的乾旱氣流同時作用在保護區一帶[書 1]。所以當地夏日炎熱,冬季寒冷,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長,大風天氣較多。年均氣溫接近7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超過26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超過-19攝氏度。降水量超過166毫米,蒸發量則接近2000毫米。保護區無霜期180天。年均超過10攝氏度的積溫超過3400攝氏度。保護區內常年大風,一年中165天的日平均風速超過每秒17公尺,瞬間風速可達每秒55公尺。在風和水的作用下,保護區地貌類型由山前傾斜礫質洪積平原、中部土質沖積平原、風積沙丘和現代河流沖積地貌構成。山口吹來的風形成的沙丘主要出現在保護區西部和東部。土壤類型以灰棕漠土、灰漠土為主,也有鹽漬土和草甸土等不同的土壤類型[書 1][刊 2][書 4]。
Remove ads
1983年,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書 3]。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保護區管理制度及管理保護區,調查、監測、保護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組織和協助科研工作及進行宣傳工作[網 2]。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設烏蘇管理分局及精河管理分局,其中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蘇管理分局是隸屬於塔城地區林業局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下設綜合辦公室、資源林政科、資訊檔案科、經營計財科、宣傳培訓科和一個中心管理站,截止2018年,在職員工13人[網 3]。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精河管理分局下設辦公室、資源保護管理科、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經營管理科。截止2014年,在職員工16人[網 4]。進入21世紀20年代後,管理局在保護區安裝鐵塔和監控設備,同時使用無人機並配合人工巡查,對保護區進行巡查和監測[網 5]。
動植物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62科236屬448種維管植物,其中包括2科2屬3種的羊齒植物,1科1屬4種的裸子植物以及59科233屬441種的被子植物。以科而言,保護區內優勢科包括藜科、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及豆科。保護區植物區系以溫帶地理成分為主,地中海、中亞、東亞成分在此地交流融合。保護區內植被可分為荒漠植物、草原植物、灌草叢、草甸、沼澤植物及水生植被7個植被型,可分為40個植物群系。保護區內占主體地位的植物包括白梭梭、梭梭、胡楊、鈴鐺刺等植物。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紅景天、肉蓯蓉、甘草、鎖陽、阜康阿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保護植物[刊 3][刊 4][刊 5]。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爬行動物1目4科4種,鳥類15目26科36種,哺乳動物5目9科15種,以及至少156種昆蟲。其中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一級保護動物兔猻、黑鸛和波斑鴇,以及二級保護動物鵝喉羚、赤狐、沙狐、草原雕、長耳鴞、大天鵝、獵隼等[書 5][書 6][書 4]。除此之外,保護區內生活有大量的齧齒動物。至少有3科5屬6種齧齒動物生活在保護區內,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護區內原本占據優勢的大沙鼠逐漸被子午沙鼠替代,群落結構也由大沙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組成轉向由子午沙鼠-大沙鼠-三趾跳鼠組成[刊 6]。
Remove ads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梭梭林群系是保護區分布面積最大、最廣泛的植物群落。保護區內即有單優勢種的梭梭林群落也有與其他灌木、草本植物組成的不同植物群落[刊 5]。2019年,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梭梭林面積超過360平方公里[刊 7]。保護區梭梭林覆蓋度在30%以上,一些區域可以超過50%。在河谷兩岸的胡楊林外圍,河谷階地及河流干三角洲附近的梭梭林數量多,密度高。平均樹高近4公尺,地徑近10公分。最高超過6公尺,地徑近50公分。梭梭在林下更新較好[書 1]。然而,保護區內的梭梭林密度減少,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並不豐富,程度也不複雜[刊 8]。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保護區內梭梭林持續退化。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梭梭林分布面積有所恢復,但相比於20世紀80年的梭梭林代面積在減少[刊 8]。主要原因包括甘家湖地區日溫差大,導致高蒸發量,從而影響地表水的儲存。致使梭梭林不得不面臨枯萎和死亡的威脅。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的經濟建設,包括放牧、墾田、砍伐等人類活動影響了當地生態植被,地表亦被破壞。這使得沙塵暴活動加劇,形成林退沙進的現象[刊 9][刊 10]。人類活動中,放牧組要集中在試驗區和緩衝區,墾田主要對緩衝區產生影響,砍伐則在整個保護區內呈現分散狀影響[刊 10]。另外,保護區的肉蓯蓉因其藥用作用,被大量採集。即使政府出台禁止採挖野生肉蓯蓉的禁令,依然有人會潛入保護區內進行破壞性挖掘。因肉蓯蓉埋藏較深,對其的挖掘容易破壞梭梭的根系,大量未經回填的坑洞破壞了土壤結構,土壤水分也會損失[刊 10][刊 11]。除了人類活動外,沙鼠也會對梭梭林產生迫害,沙鼠洞會使地面塌陷,同時沙鼠也會啃食梭梭林的枝條和根皮[刊 12]。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白梭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主要的分布區域[書 3]。白梭梭主要生長在保護區的沙壟或橢圓形沙丘的丘頂和兩翼[書 1]。保護區西北部白梭梭林密度高於保護區平均密度,東南側則低於平均密度[刊 13]。保護區內白梭梭種群齡級為增長型,種群較為穩定。在梭梭的基部直徑達到6到9公分時,死亡率較高[刊 14]。梭梭和白梭梭主要面對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枯病、枝枯病、根腐病和銹病。影響梭梭林的蟲害超過60種[書 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