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社會主義 (法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社會主義(法語:Néo-socialisme)是1930年代存在於法國和比利時的一個政治派系,源自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幾個修正主義流派。1930年代,該派系逐漸與革命馬克思主義和改良社會主義疏遠,但又沒有完全融入以激進黨為代表的傳統階級合作運動。相反,他們提倡一種自上而下的革命,稱之為「建設性革命」。在法國,這使該派系與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傳統的反政府政策產生衝突,最終該派繫於1933年11月被工人國際法國支部開除。其倡導者中,有些人對法西斯主義持同情態度,並在法國被占領時期與敵軍合作;另一些人則投身抵抗運動,並在戰後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如統制經濟、國土規劃和地區主義。
歷史

在大蕭條的衝擊下,比利時工黨右翼領袖、「計劃主義」(即經濟計劃思想)創立者亨利·德芒領導的議員集團,以及法國方面的馬塞爾·德阿和皮埃爾·勒諾代爾(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右翼領袖)、法國總工會的勒內·貝蘭,以及激進社會黨「青年土耳其派」的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紛紛提出:全球經濟危機的空前規模,以及歐洲各地民族民粹主義政黨的突然崛起,意味著社會主義者已無時間繼續沿用議會左翼的兩條傳統路線——循序漸進的改良主義,或受馬克思主義啟發的大眾革命。相反,他們受到德曼計劃主義的影響,鼓吹由國家主導的「建設性革命」,通過民主授權來推動專家統治和計劃經濟的發展。[1]
這一思路在1933—1934年的比利時工黨中取得了顯著成功,當時該黨在右翼(德芒)和左翼(保羅-亨利·斯巴克)的支持下,將其確立為正式政策,儘管到了1935年熱情已經減退。[2][3]這類思想同樣影響了法國右翼在20世紀30年代的「非順從派」運動。更早在1930年,德阿發表了《社會主義的前景》(Perspectives socialistes),這是一部深受德曼計劃主義影響的修正主義著作。連同他在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右翼刊物《社會主義生活》(La vie socialiste)上發表的一百多篇文章,《社會主義的前景》標誌著德阿從經典社會主義向新社會主義的轉變。德阿用階級合作與民族團結取代了階級鬥爭,把社會法團主義作為組織模式,主張以反資本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式的生產方式,支持建立一個由技術官僚主導的國家,由其對經濟進行規劃,並以政治技術官僚制取代議會制度。[4]
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內部的新社會主義派別,包括黨內資深人物德阿和皮埃爾·勒諾代爾在內,在1933年11月的黨代會上被開除出黨。原因之一是他們對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欣賞,但更主要的是他們的修正主義立場:新社會主義者主張與中產階級結盟,並傾向於與資產階級的激進社會黨妥協,以逐項推進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綱領。被逐出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後,德阿及其追隨者成立了「法國社會黨—讓·饒勒斯聯盟」(1933—1935);然而到1935年底,人民陣線的興起奪走了新社會主義者在策略和政策上的大部分風頭,於是讓·饒勒斯聯盟與更為傳統的階級合作派——獨立社會主義者和共和社會黨——合併,組建了一個規模較小的「社會主義共和聯盟」。在法國總工會內部,新社會主義由貝蘭領導的「工會派」(後稱「整頓派」)代表。另一方面,德曼的計劃主義則影響了進步中間派激進社會黨左翼,即所謂「青年土耳其派」(其中包括孟戴斯-弗朗斯)。
起初,新社會主義者仍然屬於廣義上的左翼。德阿帶領該派系加入社會主義共和聯盟,這是一個由多個修正主義小黨合併而成的政黨,並在1936年加入人民陣線。但對民主的幻滅最終導致許多新社會主義者與傳統左翼保持距離,並呼籲建立更具威權性的政府。1936年後,該派系的許多人(如德阿、保羅·福雷、阿德里安·馬凱和巴泰勒米·蒙塔尼翁)轉向一種參與性和民族主義的社會主義,促使他們與反動右翼聯合,並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納粹德國合作的維希政府。例如,該派系的領導人勒內·貝蘭和馬塞爾·德阿(後者創立了合作主義政黨「國家人民集會」)都成為維希政府的成員。因此,該派系在戰後的法國受到抨擊。[5][6][7]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如亨利·奧克、馬克斯·伊芒、保羅·拉馬迪埃和路易·瓦隆)加入了抵抗運動;拉馬迪埃在戰後成為法國總理,推動了新法蘭西共和國的改革,包括投票贊成馬歇爾計劃;而馬克斯·博納富在1942至1944年間擔任維希政府的農業與供應部長,但後來也加入了抵抗運動,並因此獲得了赦免。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