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芳慶安宮
臺南市學甲區寺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芳慶安宮是臺灣臺南市學甲區的一間聚落角頭廟宇,其位於舊時學甲十三莊中倒風寮庄內的新芳聚落,主祀神祇為代天法主公,陪祀則是虎爺將軍,屬學甲慈濟宮代表的8大選舉區中為東北郊區,同時該聚落也因是舊時學甲十三莊的47角頭之一,故而也是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與刈香兩大活動的基本參加廟宇之一。[1]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25年4月17日) |
廟宇行政區原屬於倒風內海岸邊的倒風寮,臺灣光復之後該地區設為村級單位,然該村的首屆村長朱景祥先生,因感到原地的舊名稱不妥,於是便更改了原來村名成為新芳。而臺南在縣市合併之後,於2006年2月1日進行全市的行政區調整,將原有的頂洲、紅茄、新芳等三個里合併為三慶里,目前此廟宇位於為學甲三慶里境內。[2][3][4][5]
建廟沿革
新芳慶安宮法主公的信仰與建廟,與大陸福建地區的宗教信仰有關聯。其緣起為法主公的信仰區域多於福建永春、安溪一帶,再者,學甲地區於清乾隆初中期一些來自福建此地區的先民也多,故而當地先民們在來臺進行開墾的同時,也順便將祖地的信仰一併帶入開墾地。 [6][7][8]此外,當地先民們一開始來臺開墾時所攜帶的護佑神靈,僅僅是一個刻有代天法主公字樣的木牌,因而新芳慶安宮的信仰起源,為源於一個刻著神祇尊名的木製牌位。[9]
在來臺開墾之後經過數度的輾轉,聚落先民最後在此地落腳進行開墾,而一段時間後這裡也逐漸形成了一小聚落,因聚落屬於倒風內海區域且當時先民多是建寮房而居,故而日後便將此聚落命名為倒風寮。然而其後倒風寮聚落的形成,有著來自不同地區的先祖,其中主要的有今日學甲區的李姓先祖,以及來自北門區蚵寮的洪姓與將軍區漚汪的高姓,最後是遠自布袋鎮新塭的蘇姓等4姓先祖所開墾。只是聚落名稱沿用到臺灣光復後,學甲地區行政劃分有了重新規劃,倒風寮設為村級單位,而首任村長因覺得倒風的字眼不妥,之後便又改稱新芳為聚落名一直沿用至今。 [10]而當在眾先民們生活稍微安定之後,為答謝主公的庇佑與發揚神恩,日後也為其雕刻了一尊金身,此時法主公也就成為倒風寮聚落主要信仰。[11][12][13]
只是對神祇的供奉,初始之際僅僅是莊民們單純的將神尊奉於家中供民眾參拜,而這情形一直延續了兩百多年。信眾與聚落居民終於在1984甲子年決定,建廟予以讓主公得以有固定場所供信眾參拜,另也請法主公降壇示聖,由法主公親自來選定建廟地點與開工日期,期間更邀請出生於聚落內,且老家就在廟地旁邊的企業家高清愿先生,擔任建廟的主任委員,廟宇於1989年完工並訂定廟名為慶安宮。[7][9][6][14]
Remove ads
軼事
為興建屬於新芳自莊的宮廟,在建廟提議之後便動員整聚落進行丁口與其募款工作,只是新芳屬於小型聚落人口僅數百人,但此聚落卻出現一位現在企業家高清愿先生,高氏小學時便失怙,因而自小便與高母相依為命,同時為了家計而放棄學業。[15]日後高氏之後在商場上有所成就,同時也成為商場上臺南幫的主要人物,然雖如此,但他不忘家鄉的諸多事務,尤其是對於法主攻的信仰。[16]因而,每年當高氏回到家鄉新芳時,便會來到慶安宮拜拜,尤其是在慶安宮有各項需要時也都會捐款,讓廟方得以有能力為信徒做事。[17][18][19]
學甲集和宮的蜈蚣陣對慈濟宮謁祖與上白礁繞境,是一個頗為重要的護衛陣頭,然而,新芳慶安宮也曾經在2013年組過蜈蚣陣,並在當年前往位於北門區蚵寮的南鯤鯓王爺總廟進香,同時也吸引到南鯤鯓眾多參拜香客們的圍觀。[20][21][22]
圖集
-
廟庭空照
-
正面龍柱
-
神龕
-
護廟符咒及神龕
-
主祀法主公
-
沿革紀念碑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