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施特拉爾松德條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施特拉尔松德条约
Remove ads

《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德語Friede von Stralsund)於1370年5月24日簽署,結束了漢薩同盟丹麥王國之間的戰爭,也標誌著漢薩同盟到達其力量的巔峰[1][2][3]

Thumb
施特拉爾松德博物館裡的條約

戰爭開始於1361年,當時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爾四世征服了斯科訥厄蘭島哥得蘭島和漢薩同盟重鎮維斯比[2]。1362年,漢薩同盟的反擊在赫爾辛堡被丹麥艦隊擊敗,被迫簽署了《沃爾丁堡條約》,大量特權被剝奪[2]。1367年11月19日,在科隆舉行的漢薩議會上,一個由多達57個漢薩城市組成的聯盟-科隆邦聯正式成立。1368年2月2日,他們與瑞典國王阿爾伯特以及在呂貝克的北德意志和丹麥貴族締結軍事同盟[2]。在向丹麥宣戰的同時,漢薩同盟向27位北德意志統治者、英國和波蘭國王以及皇帝和教皇致函,解釋他們的行動。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瓦爾德馬爾四世和其挪威女婿哈康六世完全被擊敗[2][3]

《施特拉爾松德條約》的談判在丹麥總管亨寧·波德布斯克和漢薩同盟呂貝克市長雅各布·普列斯科夫施特拉爾松德市長貝爾特拉姆·武爾夫拉姆之間進行。根據條約,維斯比重獲自由。此外,丹麥還被迫保證漢薩同盟在整個波羅的海擁有自由貿易的權利。條約賦予了漢薩同盟在波羅的海內捕魚的壟斷地位。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