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特拉斯堡

法國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特拉斯堡map
Remove ads

史特拉斯堡(法語:Strasbourg[stʁasbuʁ] ;德語:Straßburg[ˈʃtʁaːsbʊʁk] 亞爾薩斯語Strossburi[ˈʃd̥ʁɔːsb̥uʁi] )是法國大東部大區亞爾薩斯歐洲集體下萊茵省首府,位於法國國土的東端,與德國巴登-符騰堡邦凱爾萊茵河相望。全人口約27萬,城市圈英語Eurométropole de Strasbourg人口則超過64萬[1],是法國東北部人口最多的城市,按2010年人口也是法國人口第九多的城市。

快速預覽 國家, 大區 ...
Remove ads

史特拉斯堡屬於法國,但是在歷史上,此地的主權曾多次交替由德國和法國擁有,因而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國和德國的特點,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谷騰堡加爾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意志和法蘭西文化名人都曾在史特拉斯堡居留。

史特拉斯堡也是眾多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的城市。史特拉斯堡與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一樣,駐有歐盟的許多重要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權法院歐洲理事會反腐敗國家集團法語Groupe d'États contre la corruption歐洲軍團歐洲視聽觀察組織法語Observatoire européen de l'audiovisuel以及歐洲議會的所在地,因此被譽為歐盟的「第二首都」。史特拉斯堡是歐洲議會的所在地,儘管每個月只在史特拉斯堡舉行四天會議,其他主要事務則在布魯塞爾處理。議會大廈建於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建築。

史特拉斯堡是法國乃至西歐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運的重要中心。史特拉斯堡港是萊茵河沿線的第二大港口,僅次於德國杜伊斯堡[2]。該市也是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的駐地。

史特拉斯堡的歷史中心位於伊爾河兩條支流環繞的大島,這一區域擁有中世紀以來的大量精美建築,包括史特拉斯堡大教堂小法蘭西,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首次有一個城市的整個市中心區域獲此榮譽。

Remove ads

名稱

史特拉斯堡在古代叫做阿根托拉特(凱爾特語Argentorate,拉丁文:Argentoratum)。這個名字來自於最早居住在此的凱爾特人的語言,然而自羅馬人占領了這一地區後也一直使用,其意思是伊爾河邊的山丘,延伸有「河邊之城」之意[3]。5世紀末時日耳曼人重建此城,並取名為Strateburgum(由StrateBurgum組合而成),意為「道路上的城市」,因為在日耳曼時期,史特拉斯堡位於東西橫跨萊茵河的交通要道邊上[4]。現今史特拉斯堡的名稱Strasbourg是日耳曼語言的法語化。德語中的史特拉斯堡寫作Straßburg,而「Straße」是街道的意思,「Burg」是城堡的意思。

歷史

史特拉斯堡地處萊茵河邊,周圍河道交錯,水力資源豐富。然而,古代的史特拉斯堡並不是一處宜居之地[為何?]。但是史特拉斯堡的地理位置(橫渡萊茵河的重要路口)使得古代人類很早就開始開發這一地區。最早的有跡可查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末期(公元前1200年左右)出現了以修築木排的方式在沼地居住的人群。然而之後數百年中水位的高漲使得史特拉斯堡地區變得無人居住。直到公元前600至450年該地才又一次迎來固定的居民。數千年的開發令史特拉斯堡地區的環境得以改善。考古學的發掘表明,公元前1至2世紀時,現今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的地方可能是一座廟宇,而旁邊還有一定規模的集市[3]

公元前1世紀後期,羅馬帝國逐步占領高盧。公元前12年至10年,羅馬帝國在史特拉斯堡所在的地方建立了一個軍事哨所,並起名為阿根圖拉騰,屬於上日耳曼行省。這與德魯蘇斯尼祿的祖父)在萊茵河沿岸建立一系列軍事要塞(Castella Drusiana)的行動有關[3]。自從4世紀起,該市就成為史特拉斯堡總主教的駐地。357年,阿勒曼尼人在史特拉斯堡戰役中與羅馬作戰,被後來的羅馬皇帝尤利安擊敗,他們的國王也被俘。366年1月2日,大批阿勒曼尼人穿過封凍的萊茵河,入侵羅馬帝國。

Thumb
1572年地圖

5世紀初,阿勒曼尼人已經穿過萊茵河,征服並定居在今天亞爾薩斯和瑞士大部分地區。

在5世紀,該市接連被阿勒曼尼人匈人法蘭克人占領。842年,包括三種文本(拉丁文德文和一種古法文)的史特拉斯堡誓言在此簽署。923年,洛林公爵將史特拉斯堡交給德國國王亨利一世,神聖羅馬帝國控制了這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史特拉斯堡的早期歷史中,總主教與市民之間發生過長期的衝突。1262年,市民一方獲得勝利,國王士瓦本的腓力普恩准史特拉斯堡獲得帝國自由城市的地位。1332年革命後,同業公會廣泛參與城市管理,史特拉斯堡宣布成立共和國。1348年的黑死病後,1349年2月14日,發生了可怕的大屠殺,2,500-3,000名猶太人被公開燒死,其餘人被驅逐出該市[5] 。在必須離開城市的時刻,傳令官吹響了法國號。直到18世紀末,還不准許猶太人在晚上10點以後留在市內。

Thumb
1493年的城市和主教座堂

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始建於12世紀,到1439年才基本完成(南塔樓尚未完工),當時是世界最高的建築,超過了吉薩大金字塔。1520年代宗教改革期間,該市接受了馬丁·路德的教導,他的追隨者在下一個世紀創建了史特拉斯堡大學,新教清除偶像的主張導致許多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被毀。史特拉斯堡是人文主義學術中心和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的印刷中心,它在知識與政治方面,對新教在德國西南部確立其地位產生了重大影響。1530年,在帝國奧古斯堡會議上, 史特拉斯堡和另外4個自由城市一起呈遞了一份表明他們新教信仰的信條,不過與他們呈交給查理五世奧古斯堡信綱略有不同。

16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憲法改革以後,成立了帝國行政圈,史特拉斯堡成為帝國西南部的上萊茵循環的一部分,主要負責供養軍隊監督造幣、確保公共安全。

史特拉斯堡自由市在三十年戰爭期間保持中立。1681年9月,史特拉斯堡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奪取,這次吞併得到了1697年里斯維克和約的承認。1685年,路易十四公布《楓丹白露敕令》,宣布廢除1598年的《南特敕令》,官方的宗教不寬容政策導致許多新教徒被逐出史特拉斯堡和亞爾薩斯。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也從路德會手中交給羅馬天主教。德語的路德會大學一直堅持到法國革命,其中著名的學生有歌德和赫爾德。

法國革命期間,在1792年4月25日,魯日·德·李爾在史特拉斯堡市長德特里希家中進晚餐時,譜寫了萊茵守軍戰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即後來的法國國歌《馬賽曲》。不過,法國革命也廢除了史特拉斯堡的自由市地位。激進的雅各賓俱樂部用鐵腕手段統治該市,直到羅伯斯庇爾倒台後才被推翻。這段時期內許多教堂和修道院不是被摧毀就是被嚴重損壞。主教座堂損失了數百雕像(19世紀時又加以複製),並且提議要拆除教堂尖頂,因為它損害了平等原則。教堂尖頂保住了,不過市民們給它戴了一頂弗里吉亞無邊便帽(現在早已丟失)。

Thumb
1888年地圖

隨著工商業的增長,該市人口在19世紀增長了三倍,達到15萬人。在普法戰爭和史特拉斯堡包圍戰期間,該市受到普魯士軍隊的猛烈炮擊。1870年8月24日,美術博物館和市立圖書館被大火燒毀,市立圖書館位於哥德式的前多明我會教堂內,獨家收藏中世紀手稿(包括著名的快樂花園Hortus deliciarum)、罕見的文藝復興時代書籍和古羅馬文物。1871年戰爭結束後,根據《法蘭克福條約》的規定,該市併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成為亞爾薩斯-洛林的一部分。德國統治時期,史特拉斯堡得到了重建,並新建了一個豪華的新城(Neue Stadt),包括一個新的博物館和新的圖書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被擊敗,該市又被法國索回。

由於曾歸屬德國47年,史特拉斯堡的法語有濃重的德語口音。納粹黨據此極力促使德國奪回這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法國淪陷以後,該市再次被併入德國。納粹採取的第一項行動就是將大猶太會堂燒毀並夷為平地,該猶太會堂完成於1890年代末,曾是歐洲最大的猶太會堂之一,也是該市的標誌建築。[6]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史特拉斯堡未受到嚴重破壞,但在1944年受到了英美轟炸,大片地區被摧毀。 [7]。1945年,法國軍隊再次開進史特拉斯堡,這座城市又重新成為法國領土。今天,一條主要街道以解放日命名。

1920年,一個早期的跨國機構,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曼海姆遷到史特拉斯堡。1949年,該市被選為歐洲理事會的所在地,1979年,史特拉斯堡成為歐洲議會的所在地,儘管每個月只在史特拉斯堡舉行四天會議,其他主要事務則在布魯塞爾處理。議會大廈建於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建築。此前會議在歐羅巴宮舉行,其不凡的內部結構已經為歐洲的電視觀眾所熟悉。1992年,德法合作的Arte影視機構在史特拉斯堡成立。

2000年,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密謀在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進行爆炸,被德國警察阻止。2001年7月6日,在一次露天音樂會上,突然有一棵大樹倒地,造成13人身亡,近百人受傷。 [8]

Remove ads

經濟

史特拉斯堡是法國東部的經濟支柱之一,第二產業發達,種類繁多,第三產業以金融相關產業與商業研究和諮詢的公司為主[9]。2022年數據顯示,史特拉斯堡的高階員工的平均月薪為3972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4489歐元。中階員工平均月薪為2455歐元,也低於法國平均水平2572歐元。一般職員的平均月薪為1798歐元,也低於法國平均水平1879歐元。[10]

在傳統上,史特拉斯堡是一個典型的航運與貿易之城。在中世紀的漢撒同盟時代,史特拉斯堡和美茵茲法蘭克福一同作為萊茵河流域的主要港口而興起。法國占領史特拉斯堡以後,又在18-19世紀先後開挖了萊茵-馬恩運河和萊因-隆運河,均以史特拉斯堡為起點,使它可以方便地通過水路到達巴黎里昂,也成為法國與中歐地區進行貿易(主要是糧食貿易)的樞紐,釀酒業(包括葡萄酒啤酒)和食品業(如香腸和鵝肝醬)也發展起來。該市至今是法國唯一大量消費啤酒的城市,同時也盛產法國葡萄酒(如里斯靈葡萄酒)。進入現代,上述兩條運河因多小型閘門,已經不適於現代航運的需要。不過,萊茵河航運仍很重要,5000噸級的船舶可以從荷蘭鹿特丹直航史特拉斯堡。史特拉斯堡自治港和巴黎自治港一同被列為法國最重要的2個內河港口。

史特拉斯堡在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統治時期,現代工業開始得到發展(機械、電器、醫藥、食品)。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史特拉斯堡的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市經濟才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法國東部新興工業中心。利用從馬賽經里昂、史特拉斯堡至德國卡爾斯魯爾的輸油管道,該市發展了煉油、合成橡膠等工業部門。 史特拉斯堡還擁有兩個產業聚集區,分別關於生物製藥科學(Alsace Biovalley)以及未來交通工具(Véhicule du Futur[11]

史特拉斯堡的另一個主要經濟部門是新興的旅遊業。作為世界遺產專案,該市舊城大島地區眾多的中世紀風貌的建築,小法蘭西的沿河風景和獨特的木結構建築,以及著名的聖誕集市,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的眾多遊客來此觀光。而作為歐洲聯盟眾多機構的所在地,史特拉斯堡也從中獲益匪淺,不僅在城北形成一片新興的「歐洲區」,而且集中了歐洲各國的美食供人消費。

地理

Thumb
史特拉斯堡與周邊大城市的距離,白圈半徑為400公里。
Thumb
史特拉斯堡俯瞰,SPOT衛星拍攝

史特拉斯堡地處法國東北與德國邊境交界之處,主體市區位於萊茵河西側。發源自侏羅山脈的伊爾河自西而東穿城而過,注入萊茵河。而萊茵河對岸就是德國城鎮凱爾。儘管在法國地圖上,史特拉斯堡處於偏遠的東北角,但在西歐的版圖中,史特拉斯堡占據了中心的位置,是西歐地區南北通道的重要一環。由史特拉斯堡往南,通過索恩河谷與隆河谷地區可連向地中海地區。往北,則通過德國西部的海西山地直面北歐三島。以直線距離計算,史特拉斯堡與波羅的海地中海大西洋的距離是相等的,大約都是750公里。史特拉斯堡到北海和亞得里亞海的距離也基本一樣,都是500公里左右。

Thumb
史特拉斯堡氣象資料

該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半大陸性氣候。由於城市本身位於萊茵河河谷,西面20公里就是佛日山脈,而東面25公里處就是黑森林。來自每個方向的風通常都會被這些天然屏障所阻擋,因此該市夏季溫度很高。由於通風條件不佳,史特拉斯堡也是法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不過由於重工業的消失,以及在交通管制方面採取有效的措施,該市空氣污染正在改善。

更多資訊 史特拉斯堡 Entzheim (1971-2000), 月份 ...


Remove ads

主要景點

快速預覽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Thumb
史特拉斯堡老城和主教座堂的尖頂
Thumb
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

建築

史特拉斯堡最著名的建築是哥德式主教座堂(用砂岩建造,有著名的史特拉斯堡天文鐘),以及中世紀萊茵蘭地區黑白木構架建築的街景——特別是在沿著伊爾河的小法蘭西區,以及主教座堂周圍中世紀風格的街道和廣場(如座堂廣場、聖德田廣場)。

除了主教座堂以外,史特拉斯堡還有幾座中世紀教堂歷經多次戰爭仍然倖存至今:羅馬式聖斯德望教堂,一部分在1944年被英美空襲炸毀;羅馬式與哥德式結合的巨大的聖多馬教堂,有斯伯曼製作的管風琴[12]莫扎特史懷哲曾在此演奏;哥德式新聖彼得新教教堂,其地下室可以追溯到5世紀,而迴廊始建於11世紀;哥德式的聖威廉教堂,有早期文藝復興式彩色玻璃;哥德式的聖約翰教堂;新哥德式老聖彼得天主教堂老聖彼得新教教堂相互毗鄰並且相互垂直,有一些15世紀木製彩繪祭壇,現在毀壞的教堂用於舉辦展覽。 在眾多的中世紀建築中,舊海關相當突出。

德國文藝復興為該市留下了一批醒目的建築物,如位於谷騰堡廣場的前市政廳;法國巴洛克和古典主義建築包括數座宮殿,如hôtels particuliersHôtel du Préfet雙橋府邸Hôtel de Ville等。史特拉斯堡最大的巴洛克建築是1720年代的濟貧院。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則以布羅伊廣場史特拉斯堡歌劇院為代表。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統治時期,為史特拉斯堡的德國區留下了一批質量上乘的折衷主義建築,寬闊的林蔭大道整齊劃一,街道兩邊建築堅固、尺度巨大,建築風格混合了5個世紀以來歐洲各種建築風格,以及新埃及、新希臘、新巴比倫風格。前皇宮最為政治化,但當時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是帶有多重直角塔樓的蓬托尼埃國際學校(女校),和擁有華麗彩繪磚立面、木器和花飾陶器的裝飾藝術學院。德國區的著名街道包括黑森林大街、佛日大街、亞爾薩斯大街、馬賽大街、自由大街、福煦路和霞飛路等等,著名廣場則包括共和國廣場、大學廣場等。在重修的要塞路能發現1880年代普魯士軍事建築的重要實例,尺度巨大的要塞,命名為戰爭門(Kriegstor)。

在現代建築方面,史特拉斯堡擁有一些精美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如巨大的節日宮Palais des Fêtes)和一些別墅住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功能建築的實例中,位於範圍廣闊的歐洲區(Quartier Européen),由理察·羅傑斯設計的歐洲人權法院無疑是最壯觀的。其他著名的現代建築有市立音樂與舞蹈學校、現代與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位於市郊的路面電車終點站和停車場。

該市還有一些美麗的橋梁,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擁有4座古塔的中世紀的廊橋Ponts Couverts),近旁就是17世紀沃邦攔河壩(沃邦要塞的一部分)。其他美麗的橋梁還有19世紀華麗的Fonderie橋(石橋)和奧弗涅橋(鐵橋),以及萊茵河上未來派的步行橋(Passerelle,2004年開放)。

Thumb
史特拉斯堡市景:隔伊爾河望巴特利耶碼頭,2005年1月攝
Remove ads

公園

史特拉斯堡的特徵之一是擁有眾多一流的公園,其中有一些有相當的歷史文化價值。柑橘園呈現顯著的法國花園特色,內有一個新古典主義的城堡和一個小型動物園;城堡公園,17世紀的要塞矗立在萊茵河畔;普塔萊斯公園法語Parc de Pourtalès屬於英國風格,是現代雕塑的露天博物館,園內有一座新巴洛克式的普塔萊斯城堡(現為席勒國際大學)[13]植物園成立於德國統治時期,靠近史特拉斯堡天文台,建於1881年,還保存著一些當時的溫室。孔塔德公園雖然是該市最古老的公園,不過在二戰後已經徹底重建。Poteries公園屬於未來派,是1990年代末歐洲公園概念的實例。兩岸花園Jardin des deux Rives)橫跨萊茵河兩岸的史特拉斯堡和凱爾,是最新開放(2004年)、也是面積最大(60 公頃)的公園。

博物館

作為一個規模較小的城市,史特拉斯堡擁有的博物館數量堪稱巨大:美術博物館收藏法蘭西斯科·哥雅魯本斯范戴克格列柯等人的名畫[14];聖母院博物館位於主教座堂旁,收藏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原稿、彩色玻璃[15];裝飾藝術博物館收藏18世紀家具和瓷器) [16];動物學博物館是法國最古老的一座,特別以鳥類種類眾多聞名);「大船」是特別為兒童設計的科技中心);此外還有萊茵河航運博物館;巴斯德博物館;古埃及博物館等。還可以看到著名的法國號(自中世紀起每晚10時命令猶太人出城)。

人口統計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史特拉斯堡都會區人口有65萬人,而包括對岸的德國城市在內的整個歐洲區共擁有868,000名居民。[17]

史特拉斯堡居民的種族構成為:法蘭西人占86%,此外為德意志人及其他國籍人士。該市同時流行法語亞爾薩斯語,街道上亦同時使用這兩種語言的路牌。而在烹飪方面,也是同樣流行法國大菜和德國菜式。居民中65%信仰天主教,23%信仰新教,7.5%信仰伊斯蘭教,4.5%信仰猶太教


Thumb
沃邦攔河壩全景,前景是中世紀的蓋頂橋(第四座塔隱蔽在左側的樹林中),遠處是主教座堂

文化

史特拉斯堡在音樂和戲劇方面有一些獲得國際聲譽的機構:史特拉斯堡愛樂樂團管弦樂隊、史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萊茵省國家歌劇院、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每年還舉行古典音樂節和現代音樂節。

教育

Thumb
史特拉斯堡大學

史特拉斯堡是一個人文主義的中心,擁有長期的高等教育的歷史,結合了法國和德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儘管1683年史特拉斯堡被併入法蘭西王國,在18世紀它仍與德語國家的知識界聯繫密切,大學也吸引了許多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學生,歌德和梅特涅都在史特拉斯堡接觸的法學院學習法律。今天,史特拉斯堡大學被認為是巴黎以外最好的法國大學。

史特拉斯堡現有1所綜合性大學,即史特拉斯堡大學。它最早成立於1538年,前身為德國讓·斯圖爾姆文理中學,後者於1566年升為學術院,1621年改建為大學。受「五月風暴」運動影響,1971年史特拉斯堡大學被劃分成3所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路易·巴斯德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二大學(馬克·布洛克大學)和史特拉斯堡第三大學(羅伯特·舒曼大學),享有盛譽的史特拉斯堡政治科學學院是羅伯特·舒曼大學的一部分。2009年1月1日,3所學校重新合併為史特拉斯堡大學

國家行政學院ENA)的校園位於史特拉斯堡(過去位於巴黎),該校培養了法國大部分高級文官。高等裝飾藝術學院英語ESAD de Reims(ESAD)是一所在歐洲享有聲望的藝術學院。

國際航天大學英語International Space University(ISU)的永久校園位於史特拉斯堡以南。

Remove ads

交通

Thumb
史特拉斯堡輕軌
Thumb
史特拉斯堡輕軌路線圖

史特拉斯堡可以利用法國和德國2國的高速公路網。經由法國高速公路網,往西、北方向可以通過A4A34A31A32高速公路前往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盧森堡、波昂;向南可以通過A6高速公路經牟羅茲通往義大利和西班牙。從史特拉斯堡不到15分鐘就可由凱爾進入德國高速公路網,方便地到達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日內瓦和米蘭。

史特拉斯堡國際機場距離市中心僅有10公里,從德國城市巴登-巴登卡爾斯魯爾在1小時30分鐘之內均可到達。從這裡到巴黎、里昂和德國各大城市都只有不到1小時的飛機航程。

史特拉斯堡擁有一個發達的輕軌系統史特拉斯堡輕軌英語Strasbourg tramway,包含6條路線,總長65公里,連結了舊城區、火車站、郊區住宅及歐洲議會區。[18]過去,1878年至1960年史特拉斯堡曾經擁有路面電車。

史特拉斯堡於2007年開通了東部高速鐵路,與歐洲的高速鐵路網相連,巴黎和史特拉斯堡之間的火車運行所需時間縮短到了2個半小時。萊茵河-隆河高速鐵路也已於2011年底通車,它使得史特拉斯堡前往里昂的旅途時間縮短至3小時。

歐洲角色

史特拉斯堡駐有歐洲聯盟許多重要的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權法院歐洲理事會反腐敗國家集團法語Groupe d'États contre la corruption歐洲視聽觀察組織法語Observatoire européen de l'audiovisuel,以及最著名的歐洲議會。史特拉斯堡還是歐洲軍團的總部,以及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歐洲藥典執委會[19] 和法-德Arte影視機構。

法國和德國成立了一個跨萊茵河的歐洲區,包括大史特拉斯堡和巴登-符騰堡邦奧特瑙縣,設立了一些共同的管理部門。該地區的總人口為868,000。 [17]

名人

按照歷史順序,出生於史特拉斯堡的名人包括:路德維琪一世古斯塔夫·多雷漢斯·貝特阿爾塞納·溫格等。

按照歷史順序,著名的常住史特拉斯堡的名人有:約翰內斯·谷騰堡加爾文歌德克萊門斯·梅特涅路易·巴斯德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格奧爾格·齊美爾史懷哲奧托·克倫佩勒阿爾韋托·藤森等。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