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塞·馬里亞·西松

菲律宾活动家(1939-202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塞·马里亚·西松
Remove ads

何塞·馬里亞·西松(西班牙語:José María Canlás Sison;英語:Jose Maria Sison;1939年2月8日—2022年12月16日),或譯希松、施順、塞松,是菲律賓作家、活動家。他重建了菲律賓共產黨,組建了菲律賓新人民軍。他自1987年以來生活在荷蘭,曾任菲律賓民族民主陣線首席政治顧問和人民鬥爭國際聯盟主席。[1]

快速預覽 何塞·馬里亞·西松 José María Canlás Sison, 英文名 ...
Remove ads

生平

1939年2月8日出生於菲律賓南伊羅戈省卡布高鎮,西松家族是擁有土地的著名家族,祖先來自中國福建省,和其他著名宗族如Crisologos、Sollers、Serranos和Singsons有關係。他的叔叔是Teófilo Sison,1946年因與日本占領軍合作而被定罪。[2]和他的親戚不同,他在進入馬尼拉雅典耀大學之前就讀於一所公立學校,後來在拉特朗聖若望學院學習。[3]

1959年畢業於菲律賓大學,獲英語文學學士學位。之後在印度尼西亞學習印尼語。回到菲律賓後成為教授。1962年末,他加入菲律賓共產黨(老菲共),並成為社會黨和「民族主義促進運動」(Movement for the Advancement of Nationalism)創始成員。1964年,他與尼羅·S·塔亞格(Nilo S.Tayag)共同創立「愛國青年」組織。[3]西松和其他激進青年批評老菲共的現存領導層,它運行於莫斯科偏愛的拉瓦(Lava)兄弟領導下而且失敗。1967年4月,西松等人被老菲共開除。1967年5月,西松作為「民族主義促進運動」總書記應邀訪問中國,參加6月9日的「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二十五周年討論會」,與各國人士一起受到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接見。

1968年12月26日,西松組織並領導了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意識形態的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建黨文件《糾正錯誤,重新建黨》,發起第一次大整風運動。1969年3月29日,與貝爾納貝·布斯凱諾領導的虎克軍武裝一起組建新人民軍。在此期間,西鬆化名為阿馬多·格雷羅(Amado Guerrero,意為 「親愛的戰士」),以此名發表了著作《菲律賓社會與革命》。[4][5]

1977年,西松在馬科斯總統任期內被捕,被關押近9年。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後,馬科斯政權倒台,1986年,由於「民族和解」和他在反對馬科斯方面的作用,他被科拉松·阿基諾政府從監獄釋放。西松的釋放遭到軍方的強烈抗議。10月,他以其1986年發表的詩集《監禁與超越》(Prison and Beyond)在曼谷從泰國王儲那裡接受東南亞作家協會獎英語S.E.A. Write Award。三個月後,他訪問荷蘭期間,被告知他的護照已被撤銷,並被(根據菲律賓反顛覆法)指控。在釋放後,西松及其追隨者積極批評阿基諾政府,他談到了阿基諾的侵犯人權事件,包括門迪奧拉大屠殺(軍人被指控在馬尼拉向手無寸鐵的農民開槍,造成17人死亡)。1992年,他寫的文章引發了菲律賓共產黨的第二次大整風運動。2001年人民鬥爭國際聯盟成立,西松任主席,後來擔任顧問。

自1987年以來,西松一直居住在荷蘭,並尋求作為政治難民被庇護。2002年8月,他被美國列為「恐怖主義支持者」。2007年8月28日,荷蘭國家刑事調查局國際犯罪調查組在烏得勒支逮捕了西松。西松因涉嫌從荷蘭參與菲律賓發生的三起暗殺事件而被捕:2003年的羅慕洛·金塔納爾(Romulo Kintanar),2006年的阿圖羅·塔巴拉(Arturo Tabara)和Stephen Ong。同日,西松的公寓和他同事的八間公寓被荷蘭國家刑事調查局搜查。[6]2007年7月,歐盟第二最高法院裁定將他從「恐怖主義支持者」中划去,質疑成員國政府凍結其資產的決定。[7][8]9月13日,西松獲釋。9月27日,由於檢察官對地方法院9月13日釋放判決的上訴,西松出席了海牙上訴法院的合議庭。2007年10月3日,荷蘭法院駁回了起訴人對釋放西松的上訴。

菲共聲明,西松有20年不再參與該黨具體決策,而在歐洲擔任顧問。2022年12月16日,西松去世,享年83歲。[9]

Remove ads

爭議

前參議員霍維托·薩隆加指控西松在自由黨大會期間策劃1971年米蘭達廣場爆炸英語Plaza Miranda bombing,迫使馬科斯暫停人身保護令,並簽署第1081號公告,在菲律賓開始實行戒嚴令。這個指責來自菲律賓共產黨前成員如維克多·科爾普斯(Victor Corpuz)等。菲律賓國家警察局對西蒙公司提起的米蘭達廣場爆炸案提起刑事訴訟,但由於缺乏證據,這些指控被駁回,駁回受理令引用了投訴人根據猜測提起的刑事指控。[來源請求]

2008年7月4日,在最高法院第三庭下令安全起見從萊特島希隆奧斯鎮RTC第18分支移送管轄後,馬尼拉的RTC執行法官雷納爾多·羅斯(Reynaldo Ros)接手管轄權,他面對著對西松、民族第一代表薩蒂爾·奧坎波菲律賓民族民主陣線成員路易斯·賈蘭多尼的多重謀殺訴訟的1551頁記錄。被告被指控在1985年殺害30個農民。2006年,在萊特島的Inopacan的一個萬人冢中發現了15具屍體。[10][11]

歐盟第二最高法院裁定將西松和Stichting Al-Aqsa團體從歐盟恐怖主義名單上除名,因為這個二十七國團體被列入黑名單時未能尊重他們的權利。總部位於盧森堡的歐洲法院進一步推翻了成員國政府關於凍結西松和位於荷蘭的Al-Aqsa基金會資產的決定,因為歐盟政府未能告知他們資產為何凍結。德克爾表示,布魯塞爾的歐盟律師可以提出任何上訴。在西松對荷蘭政府和歐盟的五年上訴期間,歐盟還被要求承擔所有訴訟費用。[12]然而,根據荷蘭駐菲律賓大使館,西松依然名列歐盟恐怖主義名單(2007年7月13日),並保持他們資產的凍結。[13]菲律賓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諾貝托·岡薩雷斯(Norberto Gonzales)解釋說,「歐盟執委會高於法院。歐盟憲章中有一條規定,如果法院判決違背委員會決定,則應支持後者。委員會已經決定他是恐怖分子,因此他的資產應該被凍結」。[14]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西松在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學習時遇到了他的妻子朱莉·代·利馬(Julie de Lima),他們於1960年結婚。這對夫婦有四個孩子。他們的小女兒1981年出生於監獄。[15]由於娶了朱莉·代·利馬,西松成為利拉·代·利馬英語利拉·代·利马(曾任菲律賓司法部部長)的舅舅。[16]

據稱,1964年至1967年西松於菲律賓學園大學英語Lyceum of the Philippines University任教期間,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是西松的學生,還曾是「愛國青年」成員。2015年8月,菲共與政府開始和談時,西松說:「我自豪於說,杜特爾特總統是我的政治學學生,那時我只是菲律賓學園大學的青年教授。他加入了我擔任主席的『愛國青年』組織。」[17]2018年2月,西松告訴他的德文傳記作者:「杜特爾特沒有很高的學業成績。但他表現出高水平的天生才能。他沒有得到高分,因為他沒有及時閱讀課本。我認為他喜歡玩撞球或其他遊戲。」[18]

評價

被一些媒體稱為「菲律賓共產黨建黨主席」。[19][20][21]2016年菲律賓共產黨發布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公報評價西松為「菲律賓無產階級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思想家、領袖、導師、嚮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火炬手」。並宣布其五卷本著作將作為黨的基本參考和學習材料。[22]

西松逝世後,菲共中央官方刊物《人民》發表訃告,評價他是「百年來最偉大的菲律賓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毛主義思想家、愛國者、國際主義者和革命領袖」。[9]菲共中央發文評價西松是「菲律賓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一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英雄」。

作品

選集:1968-1991

  • 2013. 1968-1972 Foundation for Resuming the Philippine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and Aklat ng Bayan, Inc.
  • 2013. 1969-1974 Defeating Revisionism, Reformism & Opportunism.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and Aklat ng Bayan, Inc.
  • 2013. 1972-1977 Building Strength through Struggl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and Aklat ng Bayan, Inc.
  • 2013. 1977-1986 Detention and Defiance against Dictatorship.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and Aklat ng Bayan, Inc.
  • 2015. 1986-1991 Continuing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 Social Liberation.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and Aklat ng Bayan, Inc.
Remove ads

選集:1991-2009

  • 2009. 1991-1994 For Justice, Socialism and Peace. Aklat ng Bayan, Inc.
  • 2009. 1995-2001 For Democracy and Socialism Against Imperialist Globalization. Aklat ng Bayan, Inc.
  • 2009. 2001-2006 Crisis of Imperialism and People's Resistance. Aklat ng Bayan, Inc.
  • 2009. 2006-2009 People's Struggle Against Imperialist Plunder and Terror. Aklat ng Bayan, Inc.

選集:2009-2015

  • 2015. 2009-2010 Crisis Generates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 2016. 2010-2011 Building People's Power.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
  • 2017. 2012 Combat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hilippine Studies[23]

其他作品

  • 2017.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our People’s War. Reprint. Utrecht, published by Christophe Kistler.[24]
  • 2003. US Terrorism and War in the Philippines. Netherlands, Papieren Tijger
  • 1998. Philippine Economy and Politics. Co-authored by Julieta de Lima. Philippines, Aklat ng Bayan, Inc.
  • 1989. The Philippine Revolution : The Leader's View. With Rainer Werning. New York : Crane Russak.
  • 1984. Prison and Beyond: Selected Poems, 1958–1983. Quezon City: Free Jose Maria Sison Committee.
  • 1971. Philippine Society and Revolution. As Amado Guerrero. Manila: Pulang Tala.
  • 1967. Struggle for National Democracy. Quezon City, Progressive Publications

祖先

更多資訊 何塞·馬利亞·西松家族系譜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