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瀏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界瀏覽(Ultrasurf[1])是美國無界網路公司建立在GIFT技術平台上的客戶端軟體,是該公司的核心產品。[2]該軟體由法輪功成員為主設計,提供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繞過網路長城的方法。
![]() 啟動成功後的無界瀏覽介面 | |
開發者 | 無界網路 |
---|---|
目前版本 |
|
作業系統 | Microsoft Windows,Android,Java。 |
類型 | 代理伺服器 |
許可協定 | 專有軟體 |
網站 | www ultrasurf |
簡介
2002年,無界瀏覽於美國矽谷被開發,由法輪功成員為主設計,目的是讓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可以突破網路審查[3]。出於安全上的顧慮,他們沒有開放程式碼給第三方專家檢視[4]。2011年,無界瀏覽全球使用者成長至逾11萬[5],當時在中東發生「阿拉伯之春」期間,突尼西亞對於無界瀏覽的使用量暴增了700%[5]。類似的暴增情形也曾出現在其他的動盪地區,例如西藏和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3]。2010年,美國《連線》(Wired)雜誌稱無界瀏覽為「網路上最重要的言論自由軟體之一」,「讓專制國家民眾在人權危機時期得以訪問和共享訊息[3]。」
據美國國會參議院2011年2月15日公布的報告顯示,埃及、敘利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緬甸和越南等國民眾使用自由門和無界網路等軟體以翻越自己國家的網際網路審查。該報告指出,自由門和無界網路是目前最有效的翻牆軟體[6]。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紀思道(Nicholas Donabet Kristof)2009年稱,突破網路的封鎖軟體將推倒21世紀獨裁者的「柏林圍牆」[7]。
無界瀏覽PC上目前有Windows和linux平台的版本以及火狐工具,瀏覽器打開後首頁包含一個客製化的Google搜尋。手機上有Android和Java版,已失效。無界漫遊跟無界瀏覽類似,目前已被無界瀏覽取代。
市場反映
- 哈佛大學柏克曼中心(Berkman Center)2007年的研究中,發現無界瀏覽在所有翻牆工具中「效果最好」,建議廣泛使用。特別的是,該研究發現無界瀏覽能越過各式各樣的審查,包括IP審查、DNS攔截和關鍵字過濾;另外它在國內測試中,也是最快的,有分析指出,原因在於它易於使用且介面簡單[8]。但該報告也指出,無界瀏覽主要功能為翻牆,但並不能保證隱藏使用者名稱稱,因此若使用者不願透露姓名則應審慎使用[8]。
- 一些技術人員則對無界瀏覽表示保留。無界瀏覽曾遭某些開放資源使用者的批評,他們認為無界瀏覽不接受同儕審查。另外,無界瀏覽只使用自己的伺服器,只有其開發人員能進入,這意味著使用者只能信任無界瀏覽能保全他們的資料[3][8]。無界瀏覽方面表示,他們只有在分析流量以及監控整體效能時才會瀏覽這些資料,並沒有透露給第三方;但Jacob Appelbaum表示,這是「策略上的隱私保護」[10][11]。
- 2012年4月的報告中,Appelbaum進一步批評無界瀏覽的內部過濾(包括阻擋某些色情網站)[10] ,該報告指出,根據google分析,使用無界瀏覽有可能洩露使用者資料,因為該軟體某部分系統並沒有最新最好的修補程式[10]。Appelbaum並表示無界瀏覽使用開放軟體Putty和zlib是違規行為[10]。同天無界瀏覽回應表示問題已全數解決,Appelbaum的報告有誤導之嫌;它指出,無界瀏覽和Appelbaum的Tor Project的差異在於基點不同,兩者使用不同的方式來避開網路審查[4]。
- 無界網路在其網路首頁表示,無界瀏覽每日點擊量超過3億,使用者遍及150個國家和地區。
- 《中國資訊主管網》稱使用代理軟體可能成為企業機密外洩管道,亦有中毒風險。[13]
相關條目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