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骨魚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無骨魚龍屬(學名:Quasianosteosaurus)是魚龍目一個原始的已滅絕屬,生存於早三疊世(晚奧倫尼剋期)晚期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島。該屬由麥可·沃爾納·邁施(Michael Werner Maisch)和安德里亞斯·西奧多·馬茨凱(Andreas Theodor Matzke)於2003年首次命名,模式種是維京山無骨魚龍(Quasianosteosaurus vikinghoegdai)。屬名取自拉丁語quasi(幾乎)及古希臘語anosteos(沒有骨頭的)與sauros(蜥蜴),形容正模標本的保存狀況,即近乎完全是顱骨的自然印模,原始骨骼則非常少。種名取自Vikinghøgda一詞,指發現正模標本的維京山(Mount Viking)。僅有的正模標本MNHN Nr. SVT 331是一隻局部呈三維狀態保存的顱骨,由吻部和眼眶及眶後部分組成。該顱骨是迄今已知最大的三疊紀魚龍顱骨,顱長估計為50公分(20英寸)。其收集於薩森達倫峽谷維京山的薩森達倫群黏持組(斯派斯亞期)格里普魚龍段(Grippia Niveau)最底層。邁施與馬茨凱(2003年)進行的一項系統發育分析發現它是種原始的魚龍類,也是休尼魚龍類的姐妹群。[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