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國鐵ED42型電力機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國鐵ED42型電力機車
Remove ads

ED42型電力機車(日語:ED42形電気機関車)是由日本國有鐵道的前身鐵道省[註 1]所設計與使用的電力機車車型,適用於直流電電氣化齒軌鐵路[1][2]。過去主要運用在信越本線橫川站輕井澤站之間的齒軌鐵路[1][2][註 2],即位於碓冰峠一帶的超大坡度鐵路[註 3]。1934年(昭和9年)至1948年(昭和23年)間,日立製作所芝浦製作所川崎車輛三菱重工業汽車製造等五家製造商共生產了28輛ED42型電力機車。其中,1933年(昭和8年)到1934年(昭和9年)首先製造了1至4號機車作為量產前的初步試驗參考(以下簡稱試驗機),1936年(昭和11年)後才開始正式量產5號與其後的機車(以下簡稱量產機)[4]。1963年(昭和38年)9月30日,隨著橫川與輕井澤間新建的黏著式鐵路日語粘着式鉄道區間開通,原來的齒軌鐵路區間便因其功能被新線取代而廢止[3]。同年12月9日,ED42型電力機車全機廢車日語廃車 (鉄道)除籍[3]

快速預覽 ED42, 概覽 ...
Remove ads

構造

ED42型電力機車的設計,雖然外觀並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沿襲了鐵道省於1926年(大正15年)從瑞士引進的ED41型電力機車日語国鉄ED41形電気機関車[1][2]。其車體為箱型,且前後都設有駕駛室

設備與裝置

ED42型車身的前、中、後共設有三台MT27型牽引馬達[註 4]。機車底部前、後的兩個轉向架上各有兩個軸,其軸間各安裝有一台牽引馬達,並通過連桿傳動兩個軸上的驅動輪。而第三台位於車體中央,用以傳動位於機車底部中軸線上與齒軌嚙合的兩組齒輪[4]。而集電弓位在機車前側的車頂上,主要在停車場內調度時才會使用。由於機車運行速度不高,故使用的集電弓是PS11型衍生出的PS11B型[4][註 5]。至於在齒軌鐵路區間行駛時則是由第三軌供電,所以在機車前、後側的左、右邊設有共四個集電靴。

制軔裝置方面,主要有空氣制軔電阻制軔[註 6]、手用動輪用制軔、齒軌齒輪用帶軔、空氣制軔電動機用帶軔[4]。在後來的改造中,量產機為了配合再生制軔裝置的增設,改良了主電路的配置[8]。而在戰前的性能測試中,ED42型實際安裝了挪用自EF11型的再生制軔裝置[9],但並沒有在試驗後對全機增設再生制軔裝置。1950年(昭和25年),應橫川機關區的請求[註 7],挪用了EF11型的再生制軔零部件到三輛ED42型上進行試驗[9]。其後便於1951年(昭和26年)開始對所有ED42型增設再生制軔,至1952年(昭和27年)中全機改造完成[註 8],全機搭載了再生制軔後,大大減低了各機車主電阻的發熱情況與損壞[8],在電力的花費上也減低了約三成左右[9]

而在控制裝置方面,與ED41型不同的是,由於並用電動、電磁空氣凸輪軸接觸器,使用的是電磁空氣單元開關式控制裝置[4]。ED42型駕駛控制台上的主控制器日語マスター・コントローラー除了有控制手柄和倒車制軔手柄外,還有齒軌電力機車獨有的,用於切換黏著運轉日語粘着式鉄道齒條運轉、切換力行日語力行與電阻制軔的控制手柄[4]

Remove ads

型態分類

ED42型電力機車主要分成戰前型的1到 22號機車與戰時型日語戦時設計的23到28號機車[4]。其中,戰時型機車主要的設計更動有以下幾個項目。

  • 車體外板薄板化[4]
  • 窗角和側邊通風過濾器更動[4]
  • 取消車頂監控器[4]

除以上兩大分類的機車有所不同之外,各機車其實還有一些較為細微的差異,如試驗機駕駛室一側的把手高度較低、側邊梯子的形狀也有些不同與18到24號機車駕駛室測後方的通風窗形狀較細等[8][10]

車輛保存

Thumb
保存於碓冰峠鐵道文化村的ED42 1號機車

1號機車

ED42型1號機車是於1934年(昭和9年)首先製造的四輛試驗機中的一輛[3]。在齒軌鐵路廢止後,該車就被移至橫川機關區的機車庫內停放。1967年(昭和42年)10月14日被列為準鐵道記念物日語鉄道記念物[1][2][3],並移至橫川站內保存[11]。1987年(昭和62年),為紀念碓冰線電氣化75周年,該車又被移至橫川機關區及大宮工場[註 9]內進行動態復原日語動態保存[3][12][註 10]。動態復原後與YO3961型貨車日語国鉄ヨ3500形貨車一同停放在橫川機關區內,後又於1997年(平成9年)移至先前展示過此車的橫川站內。最終於1999年(平成11年)4月,1號機車移至碓冰峠鐵道文化村的鐵道展示館內靜態保存日語静態保存[1][2][3][13]

2號機車

保存於長野縣北佐久郡輕井澤町立東部小學校[13]

註釋

  1. 即後來的運輸通信省
  2. 此路線使用的齒軌鐵路類型屬於ABT式(日語:アプト式[1][2][3][5],詳見中文條目齒軌鐵路#種類或日文條目アプト式日語アプト式
  3. 超過2%以上之坡度即稱為超大坡度[6]:299。而橫川與輕井澤間的鐵路路線最大坡度達66.7 ‰[3],即1⁄15,約為3.8度,該區間曾是日本最陡的鐵路路線[7],亦曾是日本最早且唯一的齒軌鐵路區間[5]
  4. 亦可稱為主電動機。
  5. PS11型為日本鐵道運輸中主要使用的一種集電裝置型式。
  6. 後與再生制軔並用。
  7. 其請求的契機可能是戰後的電力供應採配額制,超過電力配額的部分會被收取高額的費用[9]
  8. 戰時型日語戦時設計機車也在此時段進行了標準化改造。
  9. 即後來的大宮總合車輛中心日語大宮総合車両センター
  10. 由於電車線所供應的電壓與該車所能接受的電壓不同,故運轉時連結了一輛配有降壓設備的守車YO3961型日語国鉄ヨ3500形貨車[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