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汽車工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汽車工業
Remove ads

日本汽車工業是世界上最突出、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自1960年代以來,日本一直是汽車產量最多的國家,一舉超過德國。日本的汽車工業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迅速發展(當時它既面向國內使用,也面向全球出口),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一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頭號汽車生產國,並且當時每年能生產1300萬輛汽車,其中許多出口至全球。2000年代隨著中國汽車產量的增加以及美國汽車產量的恢復,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2012年汽車年產量為990萬輛。[1][2][3]過去幾十年來,日本的投資幫助許多國家的汽車工業發展。[4]

Thumb
第一代豐田卡羅拉(1966年),全球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汽車系列;截至2023年總共經歷12代
Thumb
豐田Mirai,全球首部商業販售的氫燃料汽車
Thumb
豐田世極(第3代),代表日本最高造車工藝

日本的汽車產業是帶動其製造業的關鍵產業,因該產業而波及的直接·間接勞動人口約542萬人,占日本製造業人口49.6%,占日本總勞動人口比率約8%,汽車產業出貨量占其總製造業19%[3]

Remove ads

概述

日本在20世紀10年代中後期開始製造第一輛汽車。這些公司要麼設計自己的卡車(當時日本的乘用車市場很小),要麼與歐美車企合作,在日本生產和銷售授權汽車。這方面的例子有五十鈴沃爾斯利汽車(英國)合作,日產與英國汽車製造商奧斯汀汽車合作,三菱A型車則以菲亞特Tipo 3為基礎。二戰前,日本的軍事集結大大增加了對國產卡車的需求,導致許多日本製造商打破傳統,設計自己的汽車。20世紀70年代,日本率先在汽車製造中使用機器人。

日本擁有許多生產汽車、工程車輛摩托車全地形車發動機的公司。其汽車製造商包括豐田本田大發日產鈴木馬自達三菱汽車斯巴魯五十鈴日野汽車川崎重工山葉摩托車和光岡英菲尼迪謳歌雷克薩斯分別是日產、本田和豐田的豪華品牌。

日本設計的汽車多次榮獲歐洲年度風雲車大獎、國際年度風雲車大獎和世界年度風雲車大獎。20世紀50年至60年代,日本汽車首度拓展國際市場,將其產品出口至外國,起初都曾遇到過如同及後的韓國車和中國車般的問題,品質問題和抄襲的爭議導致它比起歐洲車的印象較為遜色。在各大日本車廠鼎力參與動力運動的情況下,日本車在國際間得到了空前的知名度,生產線廣泛採用了五個為什麼精益六西格瑪等管理技巧,質量上得到重大改進,耐用及超值與日本車畫上了等號[5]。日本汽車還符合日本政府的「尺寸法規」要求,發動機排量還受「道路稅率」法規的進一步管制,這也影響了所有進口汽車在日本市場的銷路。

Remove ads

歷史

早年

Thumb
1908年,有栖川宮威仁親王(中)正在駕駛一輛英國製造的達拉克英語Darracq and Company London轎車,為日本首次的汽車自駕遊。

1904年,山葉創始人山葉寅楠生產出日本第一輛由蒸汽機提供動力的國產公共汽車。[6]1907年,內山駒之助製造了「Takuri」,為第一輛完全由日本製造的汽油發動機汽車。[7]1910年,國末汽車製造所試製了第一輛車,次年與東京汽車有限公司合作生產了「東京」牌轎車。1911年,快進社汽車工廠成立,後來開始生產名為DAT的汽車。1920 年,威廉·R·戈勒姆英語William Gorham (engineer)創立的實洋自動車製造開始生產戈勒姆,後來又生產了Lila。1926年,該公司與快進社合併,成立了DAT汽車製造公司(後來演變為日產汽車)。1924年至1927年,白洋社鐵工所生產了Otomo。紡織品製造商豐田於1936年開始生產汽車。然而,早期的車輛大多是軍事補貼下生產的卡車。五十鈴、山葉和大發最初專注於柴油發動機的開發。

Thumb
三菱A型車於1917年投產。

二戰前日本生產的汽車往往以歐洲或美國車型為基礎。1917年的三菱A型車以菲亞特A3-3設計為基礎。(該車型被認為是日本第一款量產汽車,共生產了22輛。)20世紀30年代,日產汽車的汽車以Austin 7和Graham-Paige設計為基礎,而豐田AA型車則以克萊斯勒Airflow為基礎。20世紀30年代,Ohta以福特車型為基礎生產汽車,而五十鈴的前身Chiyoda和Sumida則生產類似於通用汽車產品的汽車,如1935年的龐蒂亞克和20世紀30年代的LaSalle。[8][9]

儘管日本政府加大了對汽車產業的補貼,但日本公司的汽車製造業仍舉步維艱。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摧毀了日本大部分新興基礎設施,卡車和建築設備製造業從災後重建中受益匪淺。柳瀨株式會社是美國車的經銷商,通過進口GMC卡車和建築設備為災後重建做出了貢獻。通過引進美國產品,日本製造商能夠研究進口車輛並開發自己的產品。

20世紀初期,日本鐵道省基本壟斷了交通運輸和勞務,私營汽車公司應運而生,進一步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從192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眾多歐美車企紛紛來到日本設廠,並主導了日本市場。福特日本汽車公司於1925年成立,並在橫濱設立了生產工廠。通用日本汽車公司於1927年在大阪成立。克萊斯勒也進入日本市場,與當地車企合資設廠。[10][11]1925年至1936年間,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的日本分廠共生產了208,967輛汽車,而國內製造商共生產了12,127輛汽車。1936年,日本政府通過了《汽車製造業法》,旨在促進國內汽車業發展,減少外國競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阻止了福特在橫濱建立綜合工廠的動工,該工廠仿照英國的達格納姆工廠,旨在服務於亞洲市場,這將使日本成為主要出口國[來源請求]。相反,到了193年,外國車企被迫撤出日本。在日本軍部的指導下,由於中國抗日戰爭,剛剛起步的汽車生產工作被轉向重型卡車生產,而五十鈴TX是三家日本公司共同努力製造標準化軍用重型卡車的成果。[12][1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豐田、日產、五十鈴和東急黑鐵工業日語東急くろがね工業日本帝國陸軍製造大量卡車和摩托車,黑鐵於1936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輛量產的四輪驅動汽車,名為黑鐵95型。二戰後的頭十年,汽車產量有限,直到1966年,大多數生產都是卡車(包括三輪車)。此後,乘用車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日本汽車設計也繼續模仿或源自歐洲和美國的設計。[14]20世紀50年代,出口量非常有限,僅乘用車占當時總產量的3.1%。[15]

20世紀60年代至今

20世紀60年代,日本車企開始在國內市場上展開正面競爭,各車型相互競爭。最受歡迎的緊湊型轎車豐田卡羅拉日產藍鳥之間的「CB戰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雖然最初給消費者帶來了好處,但不久之後,研發支出激增,其他公司也推出了來自馬自達、斯巴魯、五十鈴、大發和三菱的競爭緊湊型轎車。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車企進入了「超級設計」和「超級裝備」階段;軍備競賽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儘管生產效率很高。[16]

Thumb
第一輛鈴木旅行車R,1993年,成為全國最暢銷的輕型車

20世紀60年代,日本汽車製造商在國內市場推出了大量新型「K-car」;踏板車摩托車仍然占據主導地位,1960年的銷量達到147萬輛,而輕型車僅有36,000輛。[17]這些輕型車通常配備非常小的發動機(排量低於360cc,但有時出口時會配備高達600cc的發動機),以使稅率遠低於大型汽車。日本的普通人現在仍能夠買得起汽車,這大大促進了汽車銷量,並推動汽車行業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這個新時代的首款車型實際上是在1958年推出的斯巴魯360。它被稱為「瓢蟲」,其重要性可與德國大眾金龜相媲美。其他重要車型包括鈴木Fronte大發Fellow Max三菱Minica馬自達Carol本田N360

然而,輕型車的設計非常簡約,對於大多數家庭用車來說太小了。20世紀60年代最受歡迎的經濟型汽車是700-800 cc級,代表車型有豐田Publica、三菱Colt 800和第一代馬自達323。然而,到60年代末,這些(通常是二衝程)汽車被配備四衝程發動機的全一升汽車所取代,這一舉措由日產 1966年的日產Sunny引領。[18]於是,所有其他車企都迅速效仿,只有豐田除外,豐田為其卡羅拉配備了1.1升發動機 - 額外的100 cc在當時的廣告中被大力宣傳。這些小型家用車在已經不斷擴大的市場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在日本銷售的所有車輛每年都根據外部尺寸和發動機排量徵稅。這是由1950年通過的立法確定的,該立法為兩個分類確定了稅級;尺寸法規和發動機排量。稅收是日本消費者選擇哪種車輛的主要考慮因素,並指導製造商確定市場將購買哪種類型的車輛。

Remove ads

擴大出口

Thumb
1967年的馬自達Cosmo,首批兩款採用汪克爾轉子發動機的量產汽車之一

六十年代乘用車出口量與前十年相比增長了近兩百倍,占總產量的17.0%。[15]但這還只是個開始。20世紀70年代,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日本車企向國外市場的擴張進一步加速了增長。1973年石油危機以及當時日元美元英鎊西德馬克的匯率加劇了汽車出口。乘用車出口量從1965年的100,000輛增長到1975年的1,827,000輛。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三菱(作為道奇汽車)和本田開始在美國銷售汽車,日本的汽車產量繼續快速增長。20世紀70年代,越來越多的車企進入美國和其他海外市場,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車企在美國和全球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電子製造商開始為汽車行業生產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微控制器,包括用於車載娛樂、自動雨刷、電子鎖、儀錶板和發動機控制的IC和微控制器。日本汽車行業比美國汽車行業早幾年就廣泛採用IC。[19]

20世紀70年代初,日系車開始受到英國買家的青睞,其中日產的達特桑牌汽車(日產品牌直到1983年才在英國註冊的車型上使用)尤其受歡迎,並因其可靠性和低運行成本在英國贏得了聲譽,儘管生鏽是一個主要問題。出口非常成功,以至於日系車被視為對許多國家汽車工業的嚴重威脅,例如義大利、法國、英國和美國。幾個國家實施了進口配額,將日本製造的汽車的銷量限制在法國整體市場的3%和義大利的1.5%。[20]至於美國,日本政府迫於壓力同意自1981年開始實行年度出口配額。[21]對於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日本進口商達成了限制進口的「君子協定」,以阻止更嚴格的官方配額。結果,日本車企擴大了汽車的本地生產,在北美和歐洲建立工廠,同時也利用了配額未涵蓋的第三國已經建立的工廠。因此,南非製造的「大發夏利」在義大利銷售,而一些澳大利亞製造的三菱汽車則銷往北美和歐洲。[22]

Remove ads

領先世界

Thumb
豐田普銳斯,2005年歐洲年度汽車,第一款也是最暢銷的量產混合動力汽車

整個20世紀90年代,日本車企生產的汽車價格實惠、質量可靠、備受歡迎,並於200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然而,近年來,其市場份額略有下降,特別是由於來自韓國、中國和印度的新舊競爭。儘管如此,日本汽車業仍繼續蓬勃發展,其市場份額再次上升,2008年第一季度,豐田超越美國通用汽車,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3]如今,日本是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其品牌汽車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汽車出口仍然是該國最賺錢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最近經濟危機復甦計劃的基石。截止2019年,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時間線

  • 1907 - 初土製造株式會社成立
  • 1911 - 快進社汽車工廠成立
  • 1917 - 三菱汽車產出第一輛汽車
  • 1917 - =日本內燃機株式會社(併入日產)由牧田哲二創立,當時是一家小公司集工社
  • 1918 - 五十鈴產出第一輛車
  • 1920-1925 - Gorham/Lila-汽車生產成立(併入達特桑
  • 1924-1927 - 大友鐵工株式會社在東京白洋舍鐵工所建造
  • 1931 - Mazda-Go - 由東洋工業公司製造,後來演變為馬自達
  • 1934-1957 - Ohta牌轎車開始投產
  • 1936 - 世界上第一輛四輪驅動汽車「黑鐵95式」問世
  • 1936 - 豐田產出第一輛汽車(豐田AA
  • 1952-1966 - 王子汽車開始運營(併入日產)
  • 1953-1967 - 日野汽車開始汽車生產(併入豐田)
  • 1954 - 斯巴魯產出第一輛車(斯巴魯P-1
  • 1955 - 鈴木產出第一輛車(Suzulight
  • 1957 - 大發產出第一輛車(大發Midget)
  • 1963 - 本田的第一輛量產車(本田S500
  • 1966 - 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汽車之一豐田卡羅拉推出;日產在墨西哥庫埃納瓦卡開設了第一家北美工廠,名為日產墨西哥工廠
  • 1967 -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成立
  • 1967 - 馬自達Cosmo是首批採用汪克爾轉子發動機的兩款量產汽車之一
  • 1977 - 自願出口限制日語輸出自主規制對英國的出口五年;該協議續簽至1999年
  • 1980 - 日本超越美國,成為汽車製造業第一大國;日產美國公司在田納西州士麥那市的製造廠破土動工
  • 1981 - 自5月起,將對美國的出口限制在每年168萬輛;由於美國國內生產取代直接出口,到1990年將變得多餘;歐盟多個國家也採取了類似政策[24]
  • 1982 - 光岡的第一輛車1號車(BUBU接駁車50)
  • 1991 - 馬自達HR-X是首批氫能(與汪克爾轉子發動機相結合)汽車之一
  • 1997 - 豐田普銳斯是第一款量產的混合動力汽車
  • 2004 - 三菱汽車陷入缺陷掩蓋醜聞
  • 2006 - 日本超越美國,再次成為第一大汽車製造國。
  • 2008 - 豐田超越通用汽車,成為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
  • 2008 - 日本汽車業首次受到由「大衰退」引發的「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 2009 - 日本被中國超越,成為汽車製造業第二大國。
  • 2010 - 豐田汽車大召回
  • 2011 - 東日本大震災以及福島核災難第二次重創日本汽車生產。
  • 2012 - 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晉三實施的「安倍經濟學」計劃旨在幫助日本經濟復甦,導致日元貶值,並提振了該國的汽車業。[25]
  • 2020 - 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影響了日本汽車生產。
Remove ads

統計

日本各製造商產量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以下是日本本土車企在日本的汽車產量。[26]

更多資訊 製造商, 2022[27] ...
更多資訊 製造商, 豐田 ...
更多資訊 製造商, 豐田 ...

主要生產商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