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的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海
Remove ads
分布
該魚廣泛分布於除黑海外的大西洋東岸、印度洋沿岸以及太平洋西岸。[2][3]

日本的鯛 Zeus faber
深度
水深上下限40至200公尺。[2]
特徵
本魚臀鰭棘4枚,背鰭硬棘部基底無棘狀板。沿背鰭軟條部和臀鰭之基底有5至7枚大形棘狀板。胸鰭短;腹鰭延長,後端達臀鰭起點之後;尾鰭截平。鱗片十分細小,牢牢附著於體側,體高甚大且側扁,吻深裂,頭大型。胸鰭上有一大黑斑,體呈淡褐色,體側有10條左右的長條狀縱帶,分布不平均,口部朝上且可伸出,頜可伸縮,上下頜齒小,齶骨則無齒[2]。體長可達90公分,但極少超過40公分。最重可達8公斤[3]
生態學
本魚大多棲息於深海之泥質海底,而在夏秋兩季則可能會游到礁石附近。[2]本魚通常分布水深為100-200m,但在至淺5m、至深400m處均有目擊記錄。[3]
本魚身體極扁,因而獵物難以從正面發現,而其在頭部正面的大眼可幫助其發現和定位獵物的深度,而其胸鰭上的大黑斑亦可作為假眼迷惑獵物。[4]
繁殖與壽命
該魚在3歲到4.5歲即可繁殖,野外壽命可達14歲。[3]
經濟利用
中大型魚類,常為底拖網捕獲,肉質鮮美,極具食用價值。[2]
台灣坊間低價、去骨去皮的多利魚、魴魚或雪斑魚,皆為東南亞、越南淡水養殖的低眼無齒𩷶和博氏巨鯰(Pangasius bocourti,俗稱「巴沙魚」,也被用來假冒為龍脷魚),假冒高價的深海產魴魚,使很多人誤以為「鯰魚」就是魴魚、多利魚或國宴魚。最簡單的分辨方法是日本的鯛的魚片帶有魚皮,呈三角形;鯰魚的魚片沒有魚皮,呈長條形(長舌狀)。[5]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