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舊金山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舊金山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USF)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私立天主教大學。成立於1855年。[1] 舊金山大學是第一所在舊金山成立的大學。它也是加利福尼亞州第二古老的高等院校和第十古老的天主教大學。舊金山大學是美國第八大天主教大學。
舊金山大學的主校區占地50英畝(20公頃),坐落在金門大橋和金門公園之間。舊金山大學有一個很合適的綽號叫「山頂(The Hilltop)」,因為校園位於舊金山的主要山丘之一的頂峰。舊金山大學的校訓是「為了城市和大學」(For the City and University),校訓反映了舊金山大學與舊金山縣市的歷史聯繫。
舊金山大學的天主教身份象徵植根於耶穌會創始人聖依納爵·羅耀拉。天主教的特點是「思想的生命與世界的相遇」,他們用傑出的智慧和人道主義活動來完成這個使命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人權和社會正義的領域。
舊金山大學的包容性的建校理念吸引來自不同的宗教傳統和有著不同理念的學生和教師。然而,天主教在伸張正義方面的行動在社區服務,思考靜修,校園內外的宗教界限的課程和工作中是顯而易見的。
舊金山大學8772名學生由來自75個國家,所有五十個州(包括華盛頓特區,波多黎各和關島)的學生組成。在學生的多樣性和國際學生的入學率方面,舊金山大學在國家排名的前15名內。舊金山大學著名於它的公共服務(麥卡錫中心),它的世界著名的環太平洋地區研究(亞洲和美洲研究)和國家認可的法律,教育,商業,護理和環境管理等領域的研究生課程。
Remove ads
歷史


舊金山大學最早名叫「聖依納爵學院」(Saint Ignatius Academy),它由義大利耶穌會士安東尼·馬修牧師、約瑟夫·比波牧師、麥可·阿考迪牧師三人共同創建,位於舊金山市場街,後來成為舊金山市場中心的建築物。1859年4月30日,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約翰·B·韋勒簽署政府文件,正是命名為「聖依納爵書院」(St. Ignatius College)。原有課程包括希臘語,西班牙語,拉丁語,英語,法語,義大利語,代數,算術,歷史,地理,演講,和會計。馬卡斯神父(Father Maraschi)是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同時也是一名教授、財務主管和牧師。[4]
新校址建於1862年,1863年6月,舊金山大學第一個學位藝術碩士學位頒發給學生。
1880年,學校再次搬遷,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學校全部被地震摧毀。1927年,學校搬遷到山區的南坡。[5]
1930年,學校正式命名為「舊金山大學」。
1964年,舊金山大學正式男女同校。
1969年,舊金山大學的高中部獨立分出,搬遷到舊金山西部。
2005年10月,舊金山大學成立150周年。[6]
目前,舊金山大學五個學部有8772名學生和506教職員工。[7]
Remove ads
校園


- 科威爾樓 (Cowell Hall)
- 哈尼科學中心 (Harney Science Center)
- 卡爾曼羅維茨樓 (Kalmanovitz Hall)
- 法學院 (School of Law)
- 狼山校區主樓 (Lone Mountain Main Building)
- 麥克拉倫會議中心 (McLaren Conference Center)
- 教育學院 (School of Education)
- 大學中心 (University Center)
- 科學與創新中心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novation)[8]
校內華人學生組織
舊金山大學校內有著眾多學生社團,其中不乏由華人學生主導的組織。
-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簡稱 CSSA,主要服務與幫助在校的中國大陸留學生。
- Hong Kong and Macau Student Association(舊金山大學港澳學生會),簡稱 HKMOSA,主要協助港澳留學生適應美國大學生活,及向美國本地學生宣傳港澳地區獨特的廣東文化。
- Sino-Heritage Association(舊金山大學孤山會),簡稱 SHA,以「弘揚傳統文化、秉習君子之道、搭建中西平台」為宗旨,以奉行「大願同行,動靜等觀」為核心價值,為在校中外學生建立文化交流、學習及友好互信的平台。[9]
- Asian Entrepreneurs Club(舊金山大學亞洲創業家俱樂部),簡稱 AEC,為未來的亞洲企業家、創業家創造提升商業素質、建立商業人脈平台。
- 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臺灣學生會),簡稱 TSA。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