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蘭·昆德拉
法國捷克裔作家 (1929-202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蘭·昆德拉(捷克語:Milan Kundera,捷克語發音:[ˈmɪlan ˈkundɛra] ⓘ;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2][3])是捷克裔法國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1975年流亡法國,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2019年重獲捷克公民身份。他在晚年接受採訪時自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著名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等。1989年天鵝絨革命之前,其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他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可能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他一生都沒有獲獎。
2023年7月11日,米蘭·昆德拉因久病逝世,享年94歲。[4]
Remove ads
生涯
和許多其他捷克藝術家和作家一樣(如瓦茨拉夫·哈維爾),昆德拉早年參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這場運動以樂觀的改革精神開始,卻最終被蘇聯和其他華約成員國軍隊鎮壓。在其第一部作品《玩笑》中,昆德拉竭力諷刺共產主義的極權統治。
由於昆德拉對蘇聯入侵行徑的批評,在布拉格被蘇軍占領後不久他就被列入黑名單。他的作品也全部被禁。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了《笑忘書》,講述在蘇聯人占領之下的普通捷克人的生活。這部小說同時包含了幾篇並不關聯的故事,並夾雜了很多作家自己的思索,奠定了昆德拉流亡時期作品的基調。
1984年,昆德拉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小說以編年史的風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期間及被蘇軍占領時期適應生活和人際關係的種種困境。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普·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
1990年,昆德拉發表《不朽》,這是他最後一部用捷克語寫成的作品。小說具有強烈的國際化因素,較早先的作品減少了很多政治性,卻又加入了很多哲學上的思考,這本書奠定了他晚期作品的基調。
昆德拉流亡巴黎後,用法語寫作的作品有:一個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四部法語原創文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和《相遇》)和四本法語原創小說(《慢》《身份》《無知》和《無意義歡慶》)。
米蘭·昆德拉後期用法語寫作的這些作品從未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翻譯出版過。本來有斯洛伐克出版社願意出版,他本人也同意了,不過後來又反悔了,因為他覺得讓這些書在捷克文之前先以斯洛伐克文出版,他的摩拉維亞(捷克東部的一個地區)朋友們想必是不會原諒他的。[5]
昆德拉一直堅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說家,而非一個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從《笑忘書》開始,昆德拉小說的政治性因素就一直減少,直至消失。昆德拉總是在廣闊的哲學語境中思考政治問題。
Remove ads
作品
- 《小說的藝術》(1986年)
- 《被背叛的遺囑》(1992年)
- 《帷幕》(2005年)
- 《相遇》(2009年)
- 《雅克和他的主人》(1981年)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