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宜里
中華民國台南市學甲區轄下一里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宜里是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中間的一個里,地理位置在學甲市區西北方,北臨秀昌里,南接仁得里,並與新達里和慈福里相鄰。[1]
Remove ads
地理
明宜里北邊以新生路為界與秀昌里相鄰,東邊以中正路為界與新達里及慈福里相接,西邊以育德路為界與秀昌里為鄰,南邊以民權路及濟生路為界與仁得里接壤。[2]
西明里和宜民里是台灣學甲區的兩個行政區,後來合併成為現在的行政區。西明里由中社、溪仔墘、三角仔等部落組成,主要居民姓氏為陳、謝、王、莊等。因位於學甲區的西隅,故稱為西明村。[1][3]
宜民里在1945年的都市計畫後,交通便捷,環境宜人,成為許多居民定居的理想地方,因此得名宜民。戰後成立的村莊被稱為宜民村,隨著學甲設鎮的建立,演變為現在的宜民里。[1][3]
歷史
西明里位於台灣學甲鎮的西隅,其中包括中社、三角仔和溪仔等部落。最初並無里名,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學甲二保。中社是指以慈濟宮為中心的學甲社附近的聚落,居民主要姓陳和王。三角仔是一個三角形狀的聚落,位於一七四線縣道中山路和三民路交界處以南。溪仔墘則是指位於沿海地區的聚落,因鄰近溪流而得名。昔日,石溪河流經此處注入將軍溪。溪仔墘的一小部分位於西明里,大部分位於仁得里。[4]:[3]
宜民里昔日是後厝仔莊,日治時期被稱為學甲三保。後厝仔莊的位置應該在學甲街的北部,但由於都市化的影響,莊名已不再使用。在民國95年2月1日的行政區域調整中,西明里和宜民里合併為明宜里。[2][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