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斯特
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斯特(德語:Münster 德語:[ˈmʏnstɐ] ⓘ;明斯特低地德語:Mönster [ˈmœnstɐ] ⓘ)是德國北萊因-威斯特法連邦北部的非郡轄城市,亦是西發利亞地區的文化中心,並為明斯特行政區首府。
明斯特在德國宗教改革期間是明斯特反叛的發生地,此地亦為1648年締結三十年戰爭之《西發利亞和約》簽署地點。
明斯特自1917年以來一直是大城市,其人口在2014年首次超過30萬。
明斯特擁有6.5萬名大學生,屬於德國十大大學城之一。此外,明斯特也因其自行車友好的城市面貌而被喻為「自行車之城」。
明斯特也是北萊因-威斯特法連邦的重要服務和行政中心,並擁有多所高等院校。該州的重要法院和行政機構設在明斯特,其中包括州憲法法院、高等行政法院。
明斯是天主教主教駐地。799年,教宗良三世與查理大帝會面時創立了明斯特教區以及奧斯納貝克、明登和帕德伯恩的教區。805年,聖魯德格(Ludgerus)在科隆被祝聖為明斯特的首任主教。
明斯特以其二戰後部分重建的歷史老城而聞名。
Remove ads
名稱
「明斯特」(Münster)意指「大教堂」,源自拉丁語的「monasterium」,意為修道院。自公元803年起,明斯特即為天主教明斯特教區的大主教駐地,並成為當地文化與經濟中心。
地理
明斯特位於明斯特艾河畔,距離其匯入埃姆斯河處以南約 15 公里,坐落在覆蓋著沙質黏土沉積物的西發利亞低地盆地內,周圍是以分散聚落和獨立農莊為特徵的明斯特蘭地區景觀。薩勒冰期形成的明斯特礫砂帶沉積物以南北方向貫穿整座城市。最高點是位於「福爾貝格丘陵」自然保護區內的福爾貝格丘陵,高 99.8 公尺;最低點位於城市北部靠近埃姆斯河處,海拔 38.6 公尺。明斯特市中心的海拔約為 60 公尺,以市政廳前的主市集廣場為測量點。
明斯特距離荷蘭城市恩斯赫德約 65 公里遠。附近的其他大城市包括魯爾區的多座城市(赫爾訥和波鴻分別約在西南方向 55 公里和 59 公里處,多特蒙德約在南方 52 公里處,蓋爾森基興在西南方向約 61 公里處),以及位於北方約 44 公里的奧斯納貝克、南方約 34 公里的哈姆和東方約 62 公里的比勒菲爾德。
明斯特是德國 42 個人口密集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德國面積較大的城市之一。不過其範圍內包含了 1975 年併入的多個較大、人口稀少的鄉村地區。城市面積中近一半用於農業,因此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約每平方公里 1000 名居民。
此外,明斯特的連續建成區在面積上相對較大,這是因為其建築密度比其他人口規模相近的城市更低。這主要源於大量獨棟住宅和別墅的存在,以及普遍只有兩到三層的出租公寓樓。相反,高層建築在城市中只零星分布,明斯特既沒有密集的租賃公寓群,也沒有摩天大樓。與其他德國城市相比,一個顯著特點是當地建築多以磚砌結構為主,並且常見山牆朝街而非屋檐朝街的布局。儘管如此,在靠近歷史核心區的市中心部分區域,人口密度仍可達到每平方公里 1.5 萬人之多。因此,明斯特的居住密度,即在實際居住區域內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 2890 人。
城市總面積為 300.327 平方公里,其中包括 74.181 平方公里的居住用地、26.429 平方公里的交通用地、194.012 平方公里的植被覆蓋區域以及 6.001 平方公里的水域。城市周邊邊界總長 107 公里,南北向最大距離為 24.4 公里,東西向最大距離為 20.6 公里。
明斯特的年降水量約為 735.7 公釐(1991–2020 年平均值),大致相當於德國全國平均水平。然而,明斯特仍被視為一座多雨城市——並不是因為降水總量特別高,而是因為降雨天數較多(平均每年約 189 天),且往往以小雨為主。明斯特地區的方言中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來指代這種持續時間長但降水量不大的雨,這個詞最初源自希伯來語:「Meimeln」。
當地年平均氣溫為 10.3 °C,年日照時數約為 1598 小時。不過,相較於德國南部和東部的許多城市,明斯特的年日照時數偏少。明斯特的冬季在德國範圍內算比較溫和,因此下雪的情況較少;夏季氣溫則與德國的總體水平相當。
歷史上最高的單日降水量記錄出現在 2014 年 7 月 28 日:MeteoGroup 位於 Aasee/動物園附近的氣象站測得 122.2 升/平方公尺的降雨量,而州環境局在其位於主污水處理廠的監測站記錄到 7 小時內降雨 292.5 升/平方公尺。此次極端降雨在全市範圍內及鄰近的格雷文造成了嚴重的洪災。
Remove ads
明斯特與以下城市和市鎮接壤——按順時針方向排列,自西北部開始:阿爾滕貝爾格和格雷文(施坦福特郡),特爾格特、埃弗斯溫克爾、森登霍斯特和德倫施泰因福特(瓦倫多夫郡),以及阿斯赫貝格、森登和哈維克斯貝克(科斯費爾德郡)。
根據明斯特市《明斯特市章程》第 1 條規定,明斯特市轄區劃分為六個市區:市中心區、北區、東區、西區、東南區和希爾特魯普區。在每個市區,都設有一個由 19 名成員組成的區議會,這些成員由該市區居民在每次地方選舉中選出。區議會主席為區長(Bezirksbürgermeister)。
依據《明斯特市章程》,各市區進一步劃分為「居住區域」(Wohnbereiche)。不過,這一官方術語在實際生活中很少使用,人們通常以「城區」(Stadtteil)作為居住區域的同義詞。為統計目的,這些居住區域又被進一步細分為 45 個統計區。
以下列出了根據《明斯特市章程》所規定的市區及其所屬的居住區域和其他居住點。所使用的名稱均為章程中的官方名稱,有時與日常使用的稱呼並不完全一致。
- 市中心區(Mitte)
- 核心區(Kernbereich)
- 北區(Nord)
- 科爾德(Coerde)
- 金德豪斯(Kinderhaus)
- 施普拉克爾及桑德魯普(Sprakel mit Sandrup)
- 東區(Ost)
- 蓋爾默及吉特魯普農莊(Gelmer mit der Bauerschaft Gittrup)
- 迪克堡及馬里恩多夫、蘇德米勒(Dyckburg mit Mariendorf und Sudmühle)
- 漢多夫及卡澤溫克爾、克羅伊茨巴赫、拉爾、多爾鮑姆以及位於埃姆斯河和韋爾澤河左岸的費特(Handorf mit Kasewinkel, Kreuzbach, Laer, Dorbaum und Verth links der Ems und Werse)
- 毛里茨東與蒙德大街(Mauritz-Ost und Mondstraße),合稱為 聖毛里茨(St. Mauritz)
- 西區(West)
- 阿爾巴赫滕(Albachten)
- 吉芬貝克(Gievenbeck)
- 梅克倫貝克(Mecklenbeck)
- 寧貝格及黑格、紹內貝克、烏倫布羅克(Nienberge mit Häger, Schonebeck und Uhlenbrock)
- 羅克塞爾及阿爾滕羅克塞爾、上城(Roxel mit Altenroxel und Oberort)
- 森特魯珀高地(Sentruper Höhe)
- 東南區(Süd-Ost)
- 安格爾莫德及霍夫坎普(Angelmodde mit Hofkamp)
- 格雷門多夫及洛登海德(Gremmendorf mit Loddenheide)
- 沃爾貝克(Wolbeck)
- 希爾特魯普區(Münster-Hiltrup)
- 阿梅爾斯比倫及蘇德霍夫、勒弗林洛和維爾布倫寧(Amelsbüren mit Sudhoff, Loevelingloh und Wilbrenning)
- 貝格·菲德爾(Berg Fidel)
- 希爾特魯普(Hiltrup)
Remove ads
歷史
大約自 6 世紀起,在如今主教座堂廣場(Domplatz)一帶,曾有一個名為 Mimigernaford 的小型撒克遜聚落。793 年,菲士蘭傳教士留德格在跨越明斯特艾河的渡口建立了一座修道院(拉丁語 monasterium),後來發展成城市,並由此得名「明斯特」。805 年,他被任命為明斯特的第一任主教,同時第一座大教堂也開始動工興建。
由於人口不斷增長,明斯特於 1170 年獲得城市權利。在這一時期,城市防禦工事也開始建設。城牆全長約四公里,並在 14 世紀中期通過額外的防禦設施加固。當時,明斯特是西發利亞面積最大的城市。在中世紀晚期的城市自治體系中,「Leischaften」(類似行會的市民團體)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會提名參與市議員選舉的選舉官。直至 1458 年,被稱為「世襲市民」(Erbmänner)的城市貴族才獨享被動選舉權。只有世襲貴族家族,如 Bischopinck、Droste zu Hülshoff、Kerckerinck(其他家族已不復存在)等才能擔任市議員、市長和親王主教的市法官。許多街道即以這些「Erbmänner」命名。他們也代表明斯特在親王主教政府、主教領地議會和漢薩同盟會議上發言。
1358 年至 1454 年間,明斯特作為漢薩同盟成員城市,且從 1494 年起作為西發利亞地區的漢薩領頭城,獲得了重要地位。市中心的主市集廣場(Prinzipalmarkt) 便是這一時期繁榮的見證,其華麗的商人宅邸大多建於該時代。雖然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被毀,但戰後仍以較為簡化的形式得以重建。
1534 年,明斯特發生了戲劇性的「明斯特再洗禮派王國」事件。該事件在 1534 年 9 月達到高潮:揚·范·萊頓(Jan van Leiden)以自己為王,宣布建立「錫安王國」。然而,這個王國僅維持到 1535 年 6 月 24 日,主教弗朗茨·馮·瓦爾德克(Franz von Waldeck)的軍隊攻占了被圍困的城市。被拷打並處決的再洗禮派領袖隨後被懸掛在蘭伯特教堂的三個鐵「籃子」中以示懲戒。1535 年製作的這些鐵籃子至今仍懸掛在那裡。它們常被誤稱為「鐵籠」,這主要源於 18 世紀末以後外地作者和遊客帶著負面立場描述「再洗禮派統治」的文字,以及有關該王國的拉丁文手稿在翻譯中的錯誤。
1648 年,明斯特與奧斯納貝克共同見證了歐洲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西發利亞和約》在此簽署,結束了三十年戰爭和八十年戰爭。作為「西發利亞和平之地」,明斯特市政廳與奧斯納貝克市政廳於 2015 年中期共同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的「歐洲文化遺產標誌」。
同一時期,即 1648 年前後,明斯特爭取獨立的鬥爭也達到頂點,人們試圖將明斯特提升為「自由帝國城市」。然而,這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市民階層與教會領主之間的矛盾。衝突最終演變為與親王主教克里斯托夫·伯恩哈德·馮·加侖(Christoph Bernhard von Galen)的公開對抗。1661 年,他在長達八個月的圍攻後攻占了明斯特,並一度剝奪了城市的全部權利。
1801 年最後一任親王主教去世後,一年後的 1802 年,普魯士將軍格布哈德·列貝雷希特·馮·布呂歇爾占領了明斯特。這一舉措直到 1803 年的《帝國代表大會主要決議》才被正式認可。1806 年,拿破崙的軍隊進入並占領了這座城市。
根據 1807 年《提爾西特和約》的相關安排,城市及其周邊地區於 1808 年併入貝格大公國,明斯特成為埃姆斯省的首府。1811 年,該地區最終被割讓給法國,明斯特被納入漢薩同盟省,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一部分。1813 年,法軍被普魯士和俄國的聯軍趕出該市。
隨著歐洲在維也納會議上的重新劃分,自 1815 年起,明斯特正式併入普魯士王國,並成為新設立的西發利亞省的省會。
19 世紀下半葉由於經濟發展和周邊小型市鎮的陸續併入,明斯特的人口在 1915 年突破 10 萬,成為一座大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和柏林一樣,明斯特也在 1918 年 11 月 9 日於新廣場(Neuplatz)宣布成立共和國。不久後建立的士兵委員會(Soldatenrat)則於 1919 年 2 月被奧斯卡·馮·瓦特爾將軍解散。
在國家社會主義時期,明斯特是「西發利亞-北方大區」(Gau Westfalen-Nord)納粹黨區部的所在地,也是秩序警察的總部。約有 20 萬名隸屬其指揮體系的「治安力量」參與了對猶太人、辛提人和羅姆人、同性戀者及其他群體的大規模屠殺。
反抗納粹統治的重要人物之一是當地主教克萊門斯·奧古斯特·馮·加侖伯爵(Clemens August Graf von Galen)。他因公開反對蓋世太保對天主教機構的迫害,以及譴責納粹殘酷的「安樂死計劃」,在明斯特乃至整個教區之外都廣受尊敬,被譽為「明斯特之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明斯特是德國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老城區約 91%、全市約 63% 的建築在英國「士氣轟炸」行動中被摧毀。1945 年 4 月初,美軍占領了明斯特。一位美軍軍官看到滿目廢墟後寫道:「這裡看起來就像龐貝。」德國其他地區的戰事持續到五月初,最終於 5 月 8 日以德軍無條件投降而結束。
1950 年代,與許多德國大城市不同,在市民的呼籲下,明斯特部分歷史城區得以按照戰前風貌重建。
1970 年 6 月 17 日至 21 日,第 24 屆德國消防日活動在明斯特舉行。
1990 年 6 月 18 日,漢斯-迪特里希·根舍和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在明斯特的歷史市政廳會面,為通往德國統一的「兩加四談判」做準備。明斯特市民在主市集廣場(Prinzipalmarkt)熱烈歡迎兩位政治家,這一場景令謝瓦爾德納澤深受感動。
2014 年 7 月底,明斯特及周邊地區遭遇數年來最嚴重的雷暴天氣。尤其在 7 月 28 日和 29 日,多輪強烈雷暴連續襲擊同一地區。明斯特的降雨量達到百年一遇的水平:州環境局的一處測站在 7 小時內記錄到 292 升/平方公尺 的降雨量,而通常整個 7 月平均僅約 69 升/平方公尺。無數道路和地下室被淹,兩人喪生。市政府估計,僅市政建築與基礎設施的損失就高達 1500 萬至 2000 萬歐元。
2018 年 4 月 7 日,明斯特市中心發生車輛衝撞事件,造成 4 人死亡,肇事者隨後自殺。
2019 年 9 月,「未來星期五」(Fridays for Future)在明斯特組織了主題為「為氣候行動的一萬名參與者」的氣候罷課活動。警方最終統計有超過 2 萬人參加,成為該市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
2024 年 2 月 16 日,約 3 萬人在主市集廣場示威,反對德國選擇黨(AfD)在歷史市政廳舉行的新年招待會。
Remove ads
交通

據統計,明斯特市內交通方式比例如下:自行車占38%、機動車35%、步行16%、大眾運輸10%。
-
明斯特的高速公路與Bundesstraße
-
明斯特火車站
-
火車站附近的自行車站
觀光
- Prinzipalmarkt 市中心的市集廣場,含14世紀市政廳
- 宮殿:建於1767–1787年間,原為主教官邸,現為明斯特大學行政主樓
- 聖保羅主教座堂:建於13世紀,內有1540年的天文鐘
- 聖蘭貝蒂教堂:建於1375年,外牆懸有三個裝載再洗禮派領袖遺體的鐵籠
- 克萊門教堂:建於1753年,圓頂、濕壁畫、綠色人造大理石柱
- 聖瑪利亞教堂:14世紀哥德式建築,有彩色玻璃,因位於溪畔又稱「水上教堂」
-
聖保羅主教座堂
-
聖蘭貝蒂教堂
-
教堂外的三個鐵籠
-
克萊門教堂與鐘樓
-
水上教堂
- 西發利亞州立博物館:展示反聖像再洗禮派藏品
- 畢卡索版畫博物館:畢卡索肖像與石版畫
- 米倫霍夫露天博物館:重現古人生活場景
- 漆器博物館:展示來自世界各地之漆器
-
西發利亞州立博物館
-
畢卡索版畫博物館
-
米倫霍夫露天博物館
-
漆器博物館
教育科研
-
明斯特大學主樓
-
明斯特應用技術大學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