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清官話音系

於明朝和清朝之漢語官話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清音系指行用於明朝清朝漢語官話音系,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前身。

研究明清音系的資料來源

和之前歷朝一樣,明朝和清朝都編有官方的韻書,如《洪武正韻》、《佩文詩韻》等。但這些韻書都承襲平水韻的音系,不能作為分析當時口語的依據。所幸的是,有一些私修的描述聲韻的冊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的實際語音,如明蘭茂作《韻略易通》,清無名氏作《圓音正考》。從明季開始,陸續有西方人到中國,他們用拉丁字母標註漢字的讀音,為語音的實際音值留下了寶貴的材料。如明朝有羅明堅葡漢辭典利瑪竇作《西字奇蹟》,金尼閣作《西儒耳目資》等,入清之後,類似的對音材料就更多了。

聲母

韻略易通》的創作約當十五世紀,上有一首早梅詩,歸納了當時的聲母系統,一共四句二十字,每個字代表一個聲母。原詩為:

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

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

由此得到明初聲母如下表:

更多資訊 早梅詩用字, 明代官話聲母 ...

一百多年後,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利瑪竇留下的手稿和書籍用拉丁字母記錄了當時的官話語音,他們記錄的聲母系統比早梅詩多了ŋȵ,但這套語音系統對中古漢語疑母的劃分十分混亂,部分疑母字的確有聲母脫落的現象,但同時有大量影母的字被派分了疑母的聲母。

Remove ads

韻母

《西字奇蹟》是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寫的幾篇文章,《西儒耳目資》是用拉丁字母注漢字音的匯集,兩者之間有傳承關係,使用了統一體系的拉丁拼音方案。從這套拉丁拼音系統可以歸納出明朝的韻母系統。

更多資訊 拉丁字母, 明朝韻母 ...

塞音韻尾消失之後,鼻音韻尾-m至此也消失了,因此只剩下元音韻尾-i、-u和鼻音韻尾-n、-ŋ。同時發展出捲舌元音ɚ

聲調

西字奇蹟》等書用元音字母上的標號表示聲調,一共有5種標號,分表代表陰平、陽平、上、去、入5調。

明清音系的演變

早梅詩的音系中古漢語見、溪、群、曉、匣等母的字仍然保持舌根音kx,精、清、從、心、邪等母的字也仍然是平舌音ʦʦʰs。但到了清朝,這種局面改變了。清朝後期的《圓音正考》針對當時尖團混淆的現象,要求嚴格區別尖團音。其序言說:「試取三十六母字審之,隸見溪郡曉匣五母者屬團,隸精清從心邪五母者屬尖,判若涇渭。」可見原作kx的細音字,在這之前已經變為舌面音(團音)ʨʨʰɕ了。而且該書寫作的當時,ʦʦʰs的細音也有混入舌面音的跡象。至此,今天普通話的聲母格局就完全形成了。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