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易宗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易宗夔
Remove ads

易宗夔(1874年—1925年)[1],原名易鼐,戊戌變法後改名易宗夔,字蔚儒,又字偉輿味腴湖南湘潭人。清朝立憲派人物,中華民國政治人物。[2]

快速預覽 易宗夔 易鼐, 個人資料 ...

生平

早年,他曾和譚嗣同等人創立南學會戊戌變法期間,他任《湘學報》史學編輯。1904年,他到日本留學,不久即回國。1909年5月,任湖南諮議局議員和資政院議員。1912年,他任法典編纂會纂修。[3][4]

中華民國成立後,他任國民黨政事部幹事。1913年,他當選民元國會眾議院議員,不久任憲法起草委員。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後,他攜家眷回到湖南,此後他經營實業。1916年國會第一次恢復時,他仍任眾議院議員。1918年,出版一部仿《世說新語》體裁,記錄清朝兩百年名人軼事的《新世說》。[5] 1922年國會第二次恢復時,他繼續任眾議院議員。1923年3月,他任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國務院法制局局長。1924年5月免職。[6][3]

1925年,易宗夔因病去世。[5]

Thumb
易宗夔

著作

  • 新世說
  • 湖海樓詩文集——個人詩詞文章的結集,未正式出版,原始珍本很少出現。

家庭

女兒易群先。[7]

影視形象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