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易通行

香港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易通行
Remove ads

易通行(英語:HKeToll)是運輸署旗下[1],由快易通營運的不停車繳費系統。此系統為於2023年5月7日起陸續於香港各隧道的收費站投入使用。[2]

Thumb
易通行標誌
Thumb
香港政府於停車收費碼錶上設文字,提醒車主有關易通行於青沙公路投入服務事宜。
Thumb
香港政府在屯門公路(近21號出口)的顯示屏設文字,提醒車主有關易通行於大欖隧道收購當日投入服務事宜。

設立此系統的目的為取代傳統「人手收費亭」及「快易通」車道。即隧道實施「易通行」後,其收費廣場及所有收費亭將會停用並移除。[3]

歷史

早期歷史

易通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香港政府於1983年至1985年率先試行電子道路收費制度,並取得積極成果,但在真正推行電子道路收費時,卻因公眾反對而失敗。[4]

1992年6月,駕易通將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引進香港,並首先在香港仔隧道進行試驗,後拓展至多條隧道。

1995年,易通咭獨自發展了另一套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並於翌年5月安裝在大老山隧道進行試驗。由於兩套系統彼此不兼容,使駕駛者倍感不便。運輸署其後於1998年將易通咭與駕易通合併,並易名為快易通

「不停車繳費」建議及立法

2017年12月,政府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所述:智慧出行是打造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政府擬推行的其中一項主要智慧出行措施,是開發應用車內感應器,讓駕駛者無須在收費亭停車亦可繳交隧道費。據政府當局表示,不停車繳費系統讓車輛更有效率地繳費,避免因車輛須在收費亭停車以人手繳費而阻礙交通。

2019年1月,運輸署於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中建議於2021年底率先於將軍澳-藍田隧道使用不停車繳費系統[5]。但是,政府在2019年10月1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6],宣佈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時將不會收費。其後,有關收費系統的招標工作亦因而腰斬。

2021年3月19日,政府在憲報刊登《2021年不停車繳費(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並提交立法會首讀和二讀。及後在2021年6月23日,立法會三讀通過條例草案。

投入服務

2023年5月7日,該系統於青沙公路投入服務,取代青沙公路的收費站。[7]

2023年5月21日,該系統於城門隧道投入服務。[8]

2023年5月28日,該系統於獅子山隧道投入服務。[8]

2023年7月23日,該系統於紅磡海底隧道投入服務。

2023年8月6日,該系統於西區海底隧道投入服務。

2023年8月27日,該系統於東區海底隧道投入服務。

2023年11月26日,該系統於大老山隧道投入服務。

2023年12月24日,該系統於香港仔隧道投入服務。

2025年5月31日,該系統於大欖隧道投入服務。

系統

每條隧道每個方向均有2組監察系統,可以錄影,掃描,偵測及識別。

3條海底隧道新收費

2023年12月17日起,運輸署在三條過海隧道,即西區海底隧道、海底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實施「分時段收費」,向過海自用車及機車按不同時段收取不同隧道費,以遏抑和分散在繁忙時段的交通需求,改善過海隧道的擠塞情況;同時亦簡化商用車收費結構,令商用車使用西隧的隧道費得以大幅降低,以利便業界運作。[9]

大欖隧道新收費

2025年5月31日起接管當日起,運輸署在大欖隧道實施「分時段收費」,向自用車及機車按不同時段收取不同隧道費,以遏抑和分散在繁忙時段的交通需求,紓緩其替代路線的繁忙交通,便利市民靈活出行;同時,吸引商用車使用大欖隧道,支援物流業營運和發展。[10]

服務道路

Thumb
圖中為青沙公路尖山隧道收費站,目前已被取締。
Thumb
圖中為西區海底隧道被政府接手首天收費站情況,目前已被取締。
Thumb
圖中為已實施「易通行」的紅磡海底隧道
更多資訊 開始日期[11], 收費隧道/公路 ...
Remove ads

運作

Thumb
易通行車輛貼

易通行服務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易通行收費系統」和「繳費貼」。繳費貼需貼在車輛擋風玻璃,會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同自動車牌識別技術,系統會讀取繳費貼的資料或擷取車輛的車牌影像,並自動辨識車輛登記號碼,然後自動在預設的繳費戶口中扣除隧道費。如果車主未有使用「易通行」,當車輛經過收費隧道的時候,系統會辨別車牌號碼,車主需於14個工作日內補交隧道費,或可使用電子轉帳方式,即時自動繳付隧道費。[18]

「繳費貼」分為「車輛貼」及「車種貼」。「車輛貼」儲存繳費貼識別號碼及經處理的車輛識別號碼,登記車主、車輛行駛許可證或試車牌照的持有人,可向運輸署牌照事務處申請「車輛貼」;而「車種貼」以儲值形式使用,需自己到指定地點購買。

政府提醒車主,凡不繳交隧道費,除了罰款HK$5,000(以每程計),其有關登記車輛的行車證將不獲續期。有關案件也可能交予法庭處理。

問題

易通行推出以來投訴聲音不斷,運輸署更接獲五宗俗稱「影子車牌」的投訴電話。在2023年5月7日,有車主發現即使未有駕駛通過青沙管制區,卻接獲通知帳戶被扣除費用。[19]到同年7月紅隧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計程車車行車主協會會長指在紅隧讀取「司機卡」情況沒有顯著改善,車隊失敗率達至約15.6%,[20]

2023年8月4日,有車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長文,表示自己在政府推出易通行後已經即時向運輸署申請首次免費的「車輛貼」,不過一直未有收到申請戶口時的驗證碼。近日更發現原本HK$100元的隧道費,突然被收到追款信件,被要求繳交近HK$7,000罰款,而他向客戶服務求助後和考慮上庭也討不回公道下,只能「跟程序繳交罰款」。[21]

類似系統

Thumb
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龍潭區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收費門架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