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星閃
无线电短距离通信技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星閃(英語:NearLink,也稱SparkLink)是一種無線電短距離通訊技術,目前其標準由國際星閃聯盟(iSLA, International SparkLink Alliance[1])制定、維護和規範。星閃聯盟於2020年9月22日由華為牽頭成立,截至2023年9月,聯盟會員單位已超過300家,包括家電行業、機構、汽車工廠、晶片和模組廠家、應用廠商、ICT企業[2][3][4][5]和科研單位、實驗室儀器製造商、測試認證公司等均投入該市場[6][7]。
2022年11月4日,星閃聯盟發布星閃無線短距通訊1.0標準,該標準具有兩類接入技術模式,即基礎接入和低功耗接入技術模式,用以綜合傳統無線技術(如藍牙和Wi-Fi)的特點,並增進時延、功耗、覆蓋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8][9][10]首款搭載星閃技術的產品是Mate 60系列手機,由華為於2023年8月29日發布。[11]
星閃採用迴圈字首正交分頻復用(Cyclic Prefix-OFDM)波形以解決各種應用面臨的延遲問題,該波形具有極短的框架結構和靈活的時間域資源排程方案,使傳輸延遲可降低至約20微秒。此外,星閃採用極化碼和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方案,以支援對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例如,自動裝配線等工業閉環控制應用的可靠性要求至少為 99.999%。[12]
Remove ads
歷史
2020年9月22日,星閃聯盟成立,負責制定和規範星閃無線短距通訊技術。[1]
2021年底,星閃1.0系列標準制定完成,構建了基於星閃接入層、基礎服務層和基礎應用層在內的核心端到端架構。[13]
2022年11月4日,星閃聯盟產業峰會正式發布了星閃1.0標準,客製化SLB(星閃基礎接入技術)和SLE(星閃低功耗接入技術)兩類技術,並發布《星閃無線短距通訊技術(SparkLink 1.0)產業化推進白皮書》。[14][15]
2023年8月4日,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星閃無線短距通訊技術,為鴻蒙互聯提供新的通訊連接方式。[16][17]
2023年8月29日,搭載了星閃技術的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發布。 [11]
2023年在9月25日,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發布支援星閃生態的產品包括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平板、M-Pencil第三代手寫筆和FreeBudsPro 3耳機等。[18][19][20]
Remove ads
系統架構
星閃技術的系統架構主要包括實體層、資料鏈路層和網路層。[21][22]
- 實體層是星閃技術的核心層,它主要負責高頻訊號的傳輸和接收。
- 資料鏈路層主要負責資料的打包和解包,以及資料的校驗和糾錯。
- 網路層主要負責資料的路由和轉發,從而確保資料能夠正確地傳輸到目標位址。
技術模式
星閃技術涵蓋兩種接入技術模式,概念類似於Bluetooth 4代後的分類系統,但效能均較高,分別是「低功耗接入技術」模式(SparkLink Low Energy,簡稱「SLE」)[註 1]和「基礎接入技術」模式(SparkLink Basic, 簡稱「SLB」)[註 2]。後者的速度更能匹敵Wi-Fi[23][24]。
- 低功耗接入技術模式主要面向低功耗、低時延、高可靠性的應用場景,如無線耳機、滑鼠、車鑰匙等;資料傳輸率可達12Mbps,相當於藍牙2.0的近6倍;支援雙向空口時延250微秒,256使用者同時接入,及低於2mA的電流;
- 基礎接入技術模式專注於高速率、高容量、高精度的應用場景,例如視訊傳輸、大檔案分享、精準定位等。資料傳輸率可達1.2Gbps,相當於Wi-Fi的2倍;支援空口時延20微秒,及4096使用者同時接入。
模組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