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顯通寺 (淮北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顯通寺又稱相山廟顯濟王廟[1],位於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相山南麓的相山國家森林公園[2],是供奉相山神的廟宇[3]

快速預覽 顯通寺, 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

顯通寺地處龍山、虎山兩峰之峪,三面環山。在顯通寺山門奎樓,可眺望淮北市區[3]。當地民眾來此祭祀,以求「興雲播雨,稼穡以豐」[1]

歷史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的碑文記載:西晉太康五年(284年),詔諸侯祀界內山川,沛國令郭卿建廟,刻銘曰:「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天靈沖,興雲播雨,稼穡以豐」[3]。故將顯通寺歷史追溯至晉朝[2]。唐朝永徽元年(650年)重建,封相山神舊號為「明上王」。劉齊阜昌二年(1131年),封相山神為顯濟王。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敕賜顯通廟額。宣和五年(1123年),封相山神為崇惠侯[3]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安徽巡撫高晉奏請發帑重修。民國時期,民間又有重修。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曾在此召開高幹會議,研究作戰方案[3]

1973年,淮北市人民政府投資維修顯通寺。1976年,闢為淮北市博物館。1980至1985年,再度撥款維修。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2006年,有增建[3]

建築、文物

顯通寺為四進大院,占地兩萬平方米[1]。大殿後院為先賢祠,供奉宋國始祖微子牌位。共有35間房屋,其中,山門奎樓3間,寶藏室3間,走廊14間,東西配房各7間,大殿5間,後殿3間,戲台1座,六角亭(永惠亭)1座,新建碑廊1處[3]。現存建築為清朝代所建,民國時期重修[1]。建築結構為清代式樣,除山門奎樓、大殿、六角亭的屋面為玻璃瓦,其他房屋均為青磚小瓦,兩面坡式的建築。1992年,在大殿東側配房設相王殿。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寶殿[3]

寺中原有漢代碑刻三百餘塊,現已無存。今存宋、元、明、清歷代碑刻22方。其中,有清代乾隆帝御書 「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晉書「滲水崖」碑刻[3][1]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