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晉陝綏邊區是1938年10月至1949年5月民國政府設在陝北榆林地區的一個邊區[1]

歷史

1937年9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把駐甘肅的鄧寶珊新編第一軍(轄新編第10旅旅長李貴清、新編第11旅旅長劉保堂)調陝北榆林,與原駐榆林的高雙成第86師合編為第二十一軍團,軍團長鄧寶珊。1938年10月,第二十一軍團改編為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鄧寶珊任總司令,副司令高雙成陳長捷。下設:

  • 參謀長俞方皋
  • 政治部
  • 秘書處
  • 參謀處
  • 副官處
  • 軍法處
  • 軍需處
  • 軍醫處
  • 軍警聯合稽查處
  • 特務營
  • 新編第一軍:1940年5月8日,新一軍番號撤銷。
    • 新編第10旅:1938年部隊由甘肅進駐榆林時,改旅被胡宗南收編,編入暫編第15師。
    • 新編第11旅:到陝北後,駐守榆林三岔灣、歸德堡一帶。1939年7月,胡宗南部第494旅(旅長蔣雲台)調西峰鎮;1939年9月,新11旅調防安邊寧條梁。1940年7月,新11旅第2團由榆林米家園調防安邊。1945年10月25日,新11旅安邊起義。1945年12月,逃到榆林的新11旅殘部重建,隸屬第22軍,旅長於浚都。1947年12月改編為第228師,師長楊仲璜。1948年8月,鄧寶珊率第228師進駐包頭,兼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
  • 第86師:1941年擴編為第22軍
  • 馬占山東北挺進軍,駐府谷縣哈拉寨
  • 何柱國騎兵第二軍
  • 門炳岳騎兵第7師
  • 何鳳祥騎兵第6師(後改為熱河挺進軍
  • 張勵生察哈爾第一游擊軍
  • 蒙軍白海生獨立騎兵旅

1949年2月,解放軍派遣1947年戰鬥被俘的256團團長李含芳潛入榆林城,和22軍軍長左世允、86師參謀長張博學秘密協商起義。榆林守軍實力派257團團長高凌雲俞方皋張之因的反對,二月起義流產。1949年4月,解放軍榆林軍分區39團、40團和地方游擊隊包圍榆林城,第22軍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1949年5月3日,邊區總司令部參謀長俞方皋拉出在榆林的總司令部人員及其特務營開赴包頭,並裹走了榆林城北的22軍炮兵營、駱駝隊,駐札薩旗的工兵營、保安團,駐東勝的騎兵團。1949年9月9日,在包頭的邊區總司令部隨董其武部隊綏遠起義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