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鋸齒螈屬
史前两栖动物类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鋸齒螈(學名:Prionosuchus)是一種滅絕的大型離片椎目兩棲動物。該屬下僅有一種普氏鋸齒螈,生存於早二疊世。化石被發現於現今的巴西東北部。體長可達5米以上,頭部細長酷似鱷魚,主要以魚類為食。
Remove ads
描述

該物種的化石殘骸被發現在巴西東北部巴納伊巴盆地(Parnaíba Basin)的火石城組(Pedra do Fogo Formation,意為「火之石」,因出產燧石而得名),於1948年被L.I. Price描述[1] 。其正模不完整的頭骨標本被估計約長50厘米,除此之外,最大的一具破碎標本 (BMNH R12005),頭骨長度估計達到1.6米,根據現生近緣物種,推測體長可以超過5.5米。
根據其細長的吻部,大量鋒利的牙齒,短腿和長尾巴,其形象非常接近現存的食魚鱷並且可能具有類似的水生生活習性,可能靠伏擊魚類為食。對於其近親先驅螈的一項研究表明,先驅螈要更接近魚類而不是現代兩棲動物,鋸齒螈可能也是如此[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