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智慧型合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智慧型合約是一種電腦程式交易協定,旨在根據合同或協定的條款自動執行、控制或記錄事件與行動。[1][2][3][4] 智慧型合約的目標是減少對可信中介的需求、降低仲裁成本和欺詐損失,並減少惡意與意外例外情況。[5][2] 智慧型合約通常與加密貨幣相關聯,而以太坊引入的智慧型合約被普遍認為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質化代幣(NFT)應用的基礎構建模組。[6]

維塔利克·布特林在2014年發布的原始以太坊白皮書[7] 中將比特幣協定描述為尼克·薩博最初定義的智慧型合約概念的弱化版本,並提出基於Solidity語言的強化版本,該語言是圖靈完備的。此後,多種加密貨幣支援允許在非信任方之間進行更進階智慧型合約的程式語言[8]

智慧型合約不應與智慧型法律合同混淆,後者指傳統的、自然語言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其部分條款以機器可讀代碼形式表達與實現。[9][10][11]

Remove ads

詞源

截至1996年,尼克·薩博使用「智慧型合約」一詞指代通過物理財產(如硬體或軟體)而非法律強制執行的合同。薩博以自動售貨機作為此概念的實例。[12][13] 1998年,該術語被用於描述斯坦福資訊匯流排系統(斯坦福數字圖書館專案組成部分)的權利管理服務層中的對象。[1]

智慧型合約的法律地位

智慧型合約通常不構成法律上有效的約束性協定[14]。已有關於監管智慧型合約的提案。[9][10][11]

智慧型合約並非法律協定,而是由電腦程式事務協定自動執行的交易[14],例如自動化支付義務的技術手段[15](如轉移加密貨幣或其他代幣)。有學者認為程式語言的命令式或聲明式特性會影響智慧型合約的法律有效性。[16]

在某些司法管轄區,法律學者研究了智慧型合約的剛性與傳統原則(如合同不可預見性)的互動。例如,哥倫比亞法律學界提出將情勢變更理論(teoría de la imprevisión)應用於智慧型合約,以解決通過司法干預逆轉智慧型合約效果的高經濟與系統性成本,強調需內化這些成本並為數字環境開發新的程式機制。[17]

自2015年以太坊區塊鏈推出以來,「智慧型合約」一詞已應用於區塊鏈上的通用計算。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將「智慧型合約」描述為「在區塊鏈網路上使用加密簽章交易部署的代碼和資料集合(有時稱為函式和狀態)」。[18] 在此解釋下,智慧型合約是使用區塊鏈的任何類型的電腦程式。智慧型合約也可視為安全的儲存程序,因為其執行和編碼效果(如雙方間的代幣轉移)無法在不修改區塊鏈本身的情況下被操縱。在此解釋中,合約執行由平台控制與審計,而非通過連接平台的任意伺服器端程式。[19][20]

2018年,美國參議院報告指出:「智慧型合約聽起來新穎,但其概念植根於基礎合同法。通常,司法系統裁決合同糾紛並執行條款,但採用其他仲裁方式也很常見,尤其在國際交易中。對於智慧型合約,程式執行編碼中內建的合同。」[21] 美國已通過智慧型合約使用立法的州包括亞利桑那州[22]、愛荷華州[23]、內華達州[24]、田納西州[25]和懷俄明州[26]

2021年4月,英國司法管轄區工作群組(UKJT)發布了《數字爭議解決規則》(Digital DR Rules),旨在快速解決英國的區塊鏈和加密法律糾紛。[27]

Remove ads

工作原理

與區塊鏈上的價值轉移類似,智慧型合約在區塊鏈上的部署通過從區塊鏈錢包傳送交易完成。[28] 該交易包含智慧型合約的編譯代碼以及特殊接收位址。[28] 交易隨後必須被包含在添加到區塊鏈的區塊中,此時智慧型合約代碼將執行以建立初始狀態。[28] 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以去中心化方式保護智慧型合約免受篡改嘗試。智慧型合約一旦部署即不可更新。[29] 區塊鏈上的智慧型合約可儲存任意狀態並執行任意計算。終端客戶端通過交易與智慧型合約互動。此類交易可呼叫其他智慧型合約,可能導致狀態變更以及將代幣從一個智慧型合約轉移到另一個合約或從一個帳戶轉移到另一個帳戶。[29]

執行智慧型合約最流行的區塊鏈是以太坊[30] 在以太坊上,智慧型合約通常用名為Solidity圖靈完備程式語言編寫[31],並編譯為低階位元組碼以太坊虛擬機器執行。[32] 由於停機問題及其他安全問題,圖靈完備性被視為風險,Vyper等語言刻意避免此特性。[33][34] 其他缺失圖靈完備性的智慧型合約程式語言包括Simplicity、Scilla、Ivy和Bitcoin Script。[34] 然而,2020年使用正規表示式的測量顯示,當時53,757個以太坊智慧型合約中僅有35.3%包含遞迴和迴圈——這些結構與停機問題相關。[35]

部分語言設計用於支援形式化驗證:Bamboo、IELE、Simplicity、Michelson(可通過Coq驗證)[34]、Liquidity(編譯為Michelson)、Scilla、DAML和Pact。[33]

更多資訊 名稱, 描述 ...

區塊鏈上的行程通常是確定性的,以確保拜占庭容錯[38] 儘管如此,智慧型合約的現實應用(如博彩賭場)需要安全隨機性。[39]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降低了彩票運營成本,因此對參與者有益。區塊鏈隨機性可通過使用區塊雜湊或時間戳、預言機、承諾方案、RANDAO[40][41]和Quanta等特殊智慧型合約,以及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序列實現。[38]

應用

1998年,薩博提出智慧型合約基礎設施可通過複製資產登記處和使用加密雜湊鏈拜占庭容錯複製的合約執行來實現。[42] Askemos於200年實現了此方法[43][44],最初使用Scheme(後添加SQLite[45][46])作為合約手稿語言。[47]

一項利用比特幣進行複製資產登記和合約執行的提案稱為「染色幣」。[48] 不同專案中實現了潛在任意形式財產的複製產權以及複製合約執行。

截至2015年 (201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BS正在試驗使用比特幣區塊鏈的「智慧型債券」[49],其中支付流可完全自動化,建立自支付工具。[50]

繼承意願可在死亡證明登記後通過智慧型合約自動執行。Template:According to whom[51][52] 出生證明也可與智慧型合約協同工作。[53][54]

Inc.com的Chris Snook提出,智慧型合約也可用於處理房地產交易,並應用於產權記錄公共登記領域。[55][56][57][58][59]

Seth Oranburg和Liya Palagashvili認為智慧型合約也可用於僱傭合同,特別是臨時僱傭合同,他們認為這將使雇主受益。[60][61]

Remove ads

安全問題

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型合約交易資料對區塊鏈所有使用者可見。資料提供交易的加密視圖,但這導致漏洞(包括安全漏洞)對所有使用者可見卻可能無法快速修復。[62] 此類攻擊難以快速修復,2016年6月成功針對The DAO執行,當時耗資約5,000美元以太幣,而開發人員試圖達成共識解決方案。[63] DAO程式設定了駭客可提取資金前的時延;在時限到期前,通過以太坊軟體的硬分叉從攻擊者處追回資金。[64] 其他高調攻擊包括Parity多簽錢包攻擊和整數下溢/溢位攻擊(2018年),總額超過1.84美元億。[65]

以太坊智慧型合約的問題尤其包括其合約語言Solidity中的歧義性及易用但不安全的構造、編譯器錯誤、以太坊虛擬機器錯誤、對區塊鏈網路的攻擊、漏洞的不可變性以及缺乏記錄已知漏洞、攻擊和有問題的構造的中央來源。[36]

與智慧型法律合同的區別

智慧型法律合同不同於智慧型合約。如上所述,智慧型合約不一定具有法律可執行性。而智慧型法律合同在其可執行的司法管轄區具備法律可強制執行合同的所有要素,可由法院或法庭強制執行。因此,雖然每個智慧型法律合同都包含智慧型合約的某些元素,但並非每個智慧型合約都是智慧型法律合同。[66]

法律行業對智慧型法律合同尚無正式定義。[67]

李嘉圖合約是智慧型法律合同的一種類型。[來源請求]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