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暴力美學 (專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暴力美學 (專輯)
Remove ads

《暴力美學》[2][3](英語:Ultraviolence),又譯《超暴力》,是美國歌手拉娜·德芮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此專輯於2014年6月13日發行。

== 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 ==</noinclude>

快速預覽 暴力美學 Ultraviolence, Lana Del Rey的錄音室專輯 ...

儘管在發行《Born to Die》後曾否認會繼續發行專輯,Lana Del Rey在2013年卻開始了下張專輯的策劃製作,一直持續到2014年。在此過程中,她與Dan Auerbach英語Dan Auerbach合作來修改她最初對整張專輯製作的想法。同時她也得到了其他一些製作人的幫助,包括Paul Epworth英語Paul Epworth格萊格·科爾斯汀以及Rick Nowels英語Rick Nowels

《Ultraviolence》得到了音樂評論的正面評價,多數評論其風格"豪華且美麗"。首次發行就在美國公告牌二百強專輯榜上躍居第一,同時首周就賣出182,000張,成為了Lana Del Rey首次在該排行榜上空降冠軍,以及在她的演藝生涯中發行首周銷量最高的專輯。到2015年10月為止,該專輯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售出了超過300萬張。

在《Ultraviolence》發行之前已釋出4首單曲,分別是《West Coast》《Shades Of Cool》《Ultraviolence》《Brooklyn Baby》

Remove ads

背景與製作

2012年,在《Born to Die》發行後,Lana Del Rey否認了會發行下一張專輯,因為她「已經說出了她所有想說的話」[4]。但到了2013年2月,Lana Del Rey開始了新專輯的製作,她說道:「它少了一些花哨,但仍然很黑暗,很有電影風格。我已經在製作中了,雖然真的很慢,但是我對我做的所有都感到很滿意。我一直在聖莫尼卡寫歌,也想好了這張專輯的大致框架,現在就需要完成了。音樂上我也在和其他三個人合作。」[5]她提到了其中一首歌的名字是Black Beauty。當這首歌的demo版在7月釋出後,Lana Del Rey說:「我感覺真的很沮喪。我確實不知道這張專輯該放上什麼才好。我想我可以就把它們放上去,然後再看會發生什麼。每次我寫歌的時候……我永遠不會寫一首對這張專輯而言並不算完美的歌。」[6]她也說她正在寫「低沉而簡單」的音樂,同時在與Dan Heath、她的前男友Barrie-James O'Neill合作,以及她想讓Lou Reed也參與其中[6]

2013年10月,Lana Del Rey說起關於新專輯的信息:「當人們問我新專輯時,我我必須得誠實回答——我真的不知道。我不希望說肯定下一個比現在這個更好,這樣比顯得很讓人疲倦。我的靈感女神是很善變的,它只在有時表現出來,這很惱人。」[7][8]

到了2014年1月,有傳言Lana Del Rey與Dan Auerbach英語Dan Auerbach在位於納什維爾的Auerbach's Easy Eye Sound錄音棚里一起工作,後者據稱正在製作Lana Del Rey即將到來的新專輯。[9]

Lana Del Rey與Dan Auerbach最初排定合作3天,但實際上是花了兩星期錄製全專輯後結束了合作。2月20日,Lana Del Rey在推特上發布了她與Dan Auerbach的一張照片,並說:「我和Dan Auerbach都很高興能帶給你《Ultraviolence》。」[10]對於與Lana Del Rey合作,Dan Auerbach在後來說道:「她每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時候她會打我。我可以感覺到可能她不想讓任何人認為她沒有掌控大局,因為我很肯定作為一個女性在音樂界中較難生存。所以我們有些時候會意見不符,但在那一天快要結束時我們仍在和著音樂跳舞。」[11]這個藝術家也聲稱這張專輯從西海岸以及布魯克林中獲得了靈感。另外,它也有一個特點就是充滿重吉他和爵士音調。Lana Del Rey也說Dan Auerbach的加入是很後來的事情,他們最初在紐約見面,當時她相信這張專輯已經製作完畢了[12]。《Ultraviolence》發布後,她再次聲稱她不願意繼續發行專輯,說:「我的意思是,我仍然是那種感覺,但這張專輯讓我更少感到需要記錄我的旅行,而更多是敘述在我不久的過去中讓我感到振奮的事情片段。」[4]

Remove ads

作品與發行日期

2013年12月4日,在Tropico的首映式上,Lana Del Rey向觀眾解釋說她「真的希望能和大家見面」,「所以我可以嘗試以視覺的方式在發布新專《Ultraviolence》前結束《Born to Die》及《Paradise》這一章。」[13]媒體從安東尼·伯吉斯1962年所著的反烏托邦中篇小說發條橙》來解讀這個新專名稱(因該書中出現過這個詞),儘管最初的報道在是按傳統方式將專輯名稱取為一字式「Ultraviolence」還是取為兩字式「Ultra Violence」上起了分歧[14]。2014年2月,她提到了新專可能在5月1日發行[15],儘管後來她在5月5日蒙特婁的演唱會上聲稱專輯會在下個月發行[16]

5月8日,Ultraviolence11曲普通版和14曲豪華版的曲目列表釋出[17]。14日,專輯封面圖釋出,從這張黑白圖上可以看到Lana Del Rey身著一件白色薄T恤以及一件白色無吊帶胸罩,倚靠在她的梅賽德斯-奔馳380SL車旁,和Born to DieParadise的封面圖一樣,標題「Ultraviolence」為全大寫字體,被放在了圖片底端[18]。同時也確認了專輯會於6月17日在美國發行[19],包括傳統CD數位音樂下載、黑膠格式,以及超豪華盒裝,它以金屬黑箔來覆蓋了標題Ultraviolence,內含豪華版彩膠兩張、豪華版雙CD、四張大版畫[20]。另外還有Urban Outfitters英語Urban Outfitters版,這個版本獨占Ultraviolence普通版彩膠,也使用了不同的封面——對Lana Del Rey膝蓋的特寫鏡頭,同時她身穿著破布牛仔,手上拿著一縷從牛仔上撕下的布繩[21]

Remove ads

成績

本專輯以182,000張的銷量空降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成為她在美國的首張冠軍專輯。而且在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共12國皆獲得冠軍排名。定且專輯在一個月內全球賣出100萬份,出貨量突破250萬份。

曲目列表

普通版曲目

更多資訊 曲序, 曲目 ...
更多資訊 曲序, 曲目 ...
Remove ads

豪華版加值曲

更多資訊 曲序, 曲目 ...
更多資訊 iTunes商店加值曲[22], 曲序 ...
更多資訊 曲序, 曲目 ...
更多資訊 Fnac版加值曲(唱片)[26], 曲序 ...
更多資訊 日本區iTunes商店加值曲[27], 曲序 ...
註釋
Remove ads

製作群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Credits adapted from the liner notes of Ultraviolence.[28]

Performance credits
  • Lana Del Reyvocals (all tracks); background vocals (tracks 2, 5)
  • Dan Auerbach – background vocals (track 14)
  • Seth Kaufman – background vocals (tracks 4, 14)
  • Alfreda McCrary Lee – background vocals (track 2)
  • Ann McCrary – background vocals (track 2)
  • Regina McCrary – background vocals (track 2)
Instruments
  • Dan Auerbach – claps (track 1); electric guitar (tracks 1, 2, 3, 4, 5, 6, 9, 14); shaker, 12–string acoustic guitar (track 5); synthesizer (tracks 5, 6, 11, 14)
  • Collin Dupuis – drum programming (tracks 2, 3, 9, 14); synthesizer (track 6)
  • Brian Griffin – drums (tracks 6, 13)
  • Ed Harcourtpiano (track 12)
  • Tom Herbertbass guitar (track 12)
  • Seth Kaufman – synthesizer, claps (track 1); electric guitar (tracks 2, 4, 6, 9); omnichord (track 3); percussion (track 4)
  • Nikolaj Torp Larsenphilicorda, mellotron (track 12)
  • Leon Michaels – claps (track 1); synthesizer (tracks 1, 2, 9, 11, 14); piano (tracks 2, 9); mellotron (tracks 1, 2, 3, 4, 6, 9, 11, 14); tambourine, percussion, tenor saxophone (track 4, 11)
  • Nick Movshon – claps (track 1); bass guitar (tracks 1, 2, 3, 5, 9); upright bass (track 4); drums (tracks 4, 5, 6, 11, 14)
  • Rick Nowels – piano (track 12)
  • Russ Pahl – pedal steel guitar (tracks 1, 2, 4, 9, 11); electric guitar (tracks 3, 14); acoustic guitar (tracks 4, 6)
  • Blake Stranathan – guitar (tracks 7, 13)
  • Pablo Tato – guitar (track 12)
  • Leo Taylor – drums (track 12)
  • Kenny Vaughan – electric guitar (tracks 1, 2, 3, 9, 11); acoustic guitar (track 4); synthesizer, mellotron (track 6)
  • Maximilian Weissenfeldt – claps (track 1); drums (tracks 1, 2, 3, 4, 5, 9)
Technical and production
  • Dan Auerbach – production (tracks 1, 2, 3, 4, 5, 6, 9, 11, 14); mixing (tracks 2, 14)
  • Julian Burg – additional engineering (track 8)
  • Vira Byramji – assistant engineer (track 13)
  • John Davis – mastering (all tracks)
  • Lana Del Rey – production (tracks 7, 13)
  • Collin Dupuis – engineering (tracks 1, 2, 3, 4, 5, 6, 9, 11, 14); mixing (tracks 2, 14)
  • Paul Epworth – production (track 12)
  • Lee Foster – production (tracks 7, 13)
  • Milton Gutiérrez – engineering (track 10)
  • Daniel Heath – production, arrangement (track 10)
  • Phil Joly – engineering (track 7); tracking engineer, mixing (track 13)
  • 格萊格·科爾斯汀 – production, mixing (track 8)
  • Neil Krug – photography
  • Mat Maitlanddesign
  • Matthew McGaughey – orchestration (track 10)
  • Kieron Menzies – vocal engineering (tracks 6, 12)
  • Rick Nowels – vocal production (tracks 6, 12); production (track 13)
  • Alex Pasco – additional engineering (track 8)
  • Robert Orton – mixing (tracks 1, 3, 4, 6, 7, 9, 10, 11, 12)
  • Myan Soffia – additional photography
  • Blake Stranathan – production (track 6)
  • Matt Wiggins – engineering (track 12)
  • Andy Zisakis – assistant engineer (track 10)
Remove ads

發行歷史

更多資訊 國家, 發行日期 ...
Remove ads

銷售認證

更多資訊 國家, 銷售認證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