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尼·拉特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戈帕拉拉特南·蘇布拉馬尼亞姆(英語:Gopalaratnam Subramaniam,1956年6月2日—)或稱藝名馬尼·拉特南(英語:Mani Ratnam),印度男導演、製片人及編劇,主要從事泰米爾語電影工作,也曾製作印地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和卡納達語電影[1]。他獲得的獎項涵蓋印度國家電影獎、印度電影觀眾獎和南印度電影觀眾獎[2],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種影展獎項。2002年,拉特南憑藉對電影業的貢獻,被印度政府授予蓮花士勳章。
拉特南儘管出生於電影世家,但在年輕時並沒有對電影產生任何興趣[3]。他在完成管理學研究生學位後,開始了顧問生涯[3]。他透過1983年的卡納達語電影《帕拉維·阿努·帕拉維》進入電影界。該片的失敗意味著他收到的邀約隨之減少。他為泰盧固語和馬拉雅拉姆語電影工作後,憑藉《無聲交響曲》(1986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為泰米爾電影界備受推崇的電影人,並為自己贏得了首座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導演。拉特南執導了廣受好評的《英雄》(1987年)及《安賈利》(1990年),這兩部片皆獲得印度參加奧斯卡金像獎的官方參賽資格。之後又帶來了多部成功之作,如《指揮官》(1991年)、《羅婭》(1992年)、《孟買之戀》(1995年)、《我心深處》(1998年)、《波濤洶湧》(2000年)與《珍愛》(2015年)。
拉特南的每部電影都帶有獨特的個人風格,配有精美的攝影歌曲及獨特的背光,類型涵蓋了愛情、恐怖主義戰爭和劇情片。
Remove ads
作品列表
Remove ads
獎項
延伸閱讀
- Bal, Mieke. Narrative Theory: 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Taylor & Francis. 2004: 1680. ISBN 978-0-415-31661-3.
- Benjamin, S.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exploring the politics of Mani Ratnam's Roja..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2006: 423–435.
- Mallhi, Angie. The Illusion of Secularism: Mani Ratnam's Bombay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Hindu Hegemony.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API Occasional Paper #31.Victoria: Centre for Asia-Pacific Initiatives. 2006.
- Terska Ciecko, Anne. National Cinema and State Authority. Contemporary Asian Cinema: Popular culture in a Global Frame
. Berg: Berg Publishers. 2006. ISBN 978-1-84520-237-8.
- Gopalan, Lalitha. Bombay: BFI Film Classics. London: BFI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85170-956-7.
- Nagappan, Ramu. Momentary Pleasures of Reconciliation. Speaking Havoc: Social Suffering & South Asian Narratives
.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ISBN 978-0-295-98488-9.
- Velayutham, Selvaraj. Tamil Cinema: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India's Other Film Industry. Routledge. 2008 [2016-09-22]. ISBN 978-0-415-396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