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曼徹斯特編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電信與數據存儲中, 曼徹斯特編碼(Manchester coding),又稱自同步碼、相位編碼(phase encoding,PE),能夠用信號的變化來保持發送設備和接收設備之間的同步。它用電壓的變化來分辨0和1,從高電平到低電平的跳變代表1,而從低電平到高電平的跳變代表0(as per G.E.Tomas編碼方式)。從高電平到低電平的跳變代表0,而從低電平到高電平的跳變代表1(as per IEEE 802.3編碼方式),下方有所展示。[1] 信號的保持不會超過一個比特位的時間間隔。即使是0或1的序列,信號也將在每個時間間隔的中間發生跳變。這種跳變將允許接收設備的時鐘與發送設備的時鐘保持一致。[2]
![]() |
Remove ads
特點
描述

(根據802.3中規定編碼方式)從接收的編碼位中提取原始數據:
總結:
- 每個比特發送時間恆定(「周期」)。
0
用低至高轉換表示,1
用高到低轉換表示(根據G.E. Thomas方式—IEEE 802.3方式與之相反)。[4]- 表示
0
或1
的轉換出現在周期的中點。 - 周期開始的轉換不表示數據。
應用
曼徹斯特編碼被物理層用來編碼一個同步位流的時鐘和數據。因此,曼徹斯特編碼被用在以太網媒介系統中。曼徹斯特編碼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式給編碼簡單的二進制序列而沒有長的周期及轉換級別,因而防止時鐘同步的丟失,或來自低頻率位移在貧乏補償的模擬連結位錯誤。在這個技術下,實際上的二進制數據通過電纜被傳輸,不是作為一個序列的邏輯1或0來發送的(NRZ)。與NRZ相反,這些位被轉換為一個稍微不同的格式,它通過使用直接的二進制編碼。[1]
參見
資料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