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曼德海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曼德海峡map
Remove ads

曼德海峽[1][註 1](阿拉伯語:باب المندب羅馬化:Bab-el-Mandeb直譯:「淚之門」;提格利尼亞語ባብ ኣል ማንዳብ)是連接紅海亞丁灣海峽,位於紅海南端,葉門吉布地厄利垂亞之間。

快速預覽 曼德海峽, 位置 ...

命名

在中新世時期,古環境和構造活動創造了連接葉門和衣索比亞的廣闊陸橋——達納基勒地峽(Danakil Isthmus)。在過去的十萬年裡,地球的活動令海峽的交替開閉,持人類單地起源說的人士多認為曼德海峽是人類自東非向外遷移的第一站。據推測,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得多,海峽也更淺、甚至無水,使得這一地區發生人類遷徙運動成為可能[3][4]。根據衣索比亞正統合性教會的傳說,曼德海峽見證了最早的吉茲語使用者進入非洲的遷徙,該事件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5]

曼德海峽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淚之門」(音譯為巴布·厄爾·曼德,「巴布」意為「門」,「曼德」的意思是「流淚」)[6],傳說是在一場導致許多人喪生的地震中形成的,也有說法是因為該海峽航道複雜,礁石密布,風力強勁,沉船累累,旅人時常潸然淚下。[7]還有說法認為海峽的懸崖間時常能聽到可怕聲響,令船夫受驚落淚,因此得名。[8]:356

貿易與歷史

Thumb
2014—2018年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通過海峽的數據

16世紀起,葡萄牙法國英國等殖民國家先後來到曼德海峽並試圖占領海峽[6]。17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單方面占領了扼守海峽要衝的丕林島,英國政府在1857年宣稱對其擁有所有權,並在1861年在那裡建立了一座燈塔,用以控制紅海和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貿易路線,1967年該島主權被移交給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7],而在曼德海峽對岸先後成立了吉布地和厄利垂亞兩個非洲國家。2008年,阿拉伯商人塔里克·本·拉丹英語Tarek bin Laden宣布要建造一架橫跨曼德海峽,連接葉門和吉布地的「號角之橋」(Bridge of the Horns),但該計劃至今毫無進展。[9][10]

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曼德海峽隨之成為具有戰略地位的重要海道,目前,這裡是世界最繁忙的海道之一,在2018年,每年約三萬艘船隻通過曼德海峽,占歐亞貨物貿易量的80%,約330萬桶石油每天經此地運往歐洲和美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相繼在曼德海峽兩岸國家建有軍事基地[6]。2023年10月紅海危機以來,與以色列利益相關的商船在經過曼德海峽時遭胡塞武裝攻擊,造成歐亞航線的運價翻倍上漲。[11][12][13]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航拍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位於亞洲的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及非洲大陸之間,兩側連接紅海和亞丁灣,與其附近地域在地理上屬於東非大裂谷東支的北端,形成於第三紀時期阿拉伯板塊非洲板塊分離時地層的斷裂沉陷。海峽最窄處僅30公里寬,其中又被小島丕林島一分為二,靠近亞洲的東半部又名「伊斯坎德海峽」(意即亞歷山大的海峽),3公里寬,30米水深;靠近非洲的西半部又名「馬雲海峽英語Dact-el-Mayun」,25公里寬,310米深。雖然西半部遠寬於東半部,但其中分布著一系列島礁,稱為「七兄弟島」,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7][14]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