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曼紐式風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曼紐式風格(葡萄牙語:estilo manuelino,發音:[ɨʃˈtilu mɐnweˈlinu];又譯 曼紐林 或 曼紐 )也稱葡萄牙晚期哥德式風格,是葡萄牙特有的建築風格,有象徵天球儀和帆繩等航海工具的裝飾。在15世紀葡萄牙 若昂二世統治時期即存在,並於16世紀初曼紐一世統治時期發展起來。受到哥德式建築、摩爾式建築等風格影響[1],代表的建築物有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托馬爾的基督會院。

歷史
曼紐式建築風格於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1495年-1521年)統治時期盛行,並幾乎遍及葡萄牙全境[2][3]。16世紀前半的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海外貿易獲利的背景下,興建了許多裝飾過度、彷彿炫耀王室財富的建築[3]。經由王室敕令推行至全國建築的曼紐風格,在慶賀國家航海成就的全民情感支持下,亦滲透至民間建築領域[3]。即便曼紐一世逝世後,曼紐風格裝飾仍持續融入葡萄牙建築,並於後世衍生出被稱為新曼紐風格的建築流派。
特徵
曼紐式風格並非規範建築空間的建築樣式,有時亦被視為附屬於後期哥德式建築的一種裝飾手法[3]。這種風格的特徵在於融合了晚期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並具備大航海時代的自然觀[4]。建築物裝飾著船隻與海洋主題的圖案,常見元素包含地球儀、鎖鏈、繩結、舷窗蓋板、波濤、珊瑚、海草、印度次大陸及南美洲植物、人物與宗教意象等。其中一例便是貝倫塔上所施作的繩索、海草、漁網與貝殼雕刻。雖然過度裝飾是曼紐風格的特徵[2],但同時也融入了令人聯想到巴洛克建築的新穎嘗試[5]。在貝倫塔的窗飾中可見伊斯蘭建築的影響,而附設的小尖塔則被認為受到印度風格的啟發[6]。此外,曼紐一世除擴建托馬爾的基督會院等既有建築外,其治世後新建的建築物,乃至既有建築的擴建部分,皆融入曼紐風格[7]。
構成曼紐風格的元素包括螺旋狀柱體、多中心拱門、部分建築亦結合八角塔樓與圓錐形尖頂,展現動態與裝飾性的外觀[5]。教堂的佈局基於德國Hallenkirche 殿式教堂結構,其特色在於中殿與側殿高度幾乎相同,使內部空間呈現開闊、均衡的殿堂感[5]。
Remove ads
採用曼紐風格的建築物範例
-
貝倫塔上的裝飾
-
托馬爾的基督會院的窗戶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