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朏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朏朏
Remove ads

朏朏拼音fěi fěi注音ㄈㄟˇ ㄈㄟˇ[註 1][1]為記載於《山海經》中的一種野獸,居住在霍山(位於中部山系薄山山脈,牛首山北方四十里,合谷山南方五十二里),樣子像狸貓,具有白色的尾巴及鬣毛,畜養牠可以解除憂愁[註 2][1],《麟書》中有與牠同遊能釋放憂愁、煩惱的記載[註 3]

Thumb
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記載

霍山大多生長構樹,朏朏之類的野獸居住在此山[註 4]。《山海經廣注》的作者吳任臣提到《駢雅》中朏朏、蒙頌皆是屬於貍的一種[註 5]郝懿行認為《本草拾遺》中的風貍即為朏朏[註 6]

註釋

  1. 汪紱《山海經存》:「朏音菲。」
  2. 郭璞《山海經注》:「謂蓄(畜)養之也,普昧反。」
  3. 汪若海《麟書》:「安得朏朏之與遊,而釋我之憂也哉!」
  4. 《山海經·中山經》:「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穀(拼音gòu注音ㄍㄡˋ)。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
  5.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卷五》:「任臣按:《駢雅》曰:『朏朏、蒙頌,皆貍屬也。』」
  6.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卷五》:「陳藏器《本草拾遺》云:『風狸似兔而短,人取籠養之。』即此也。」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