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朗久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朗久事件,是1959年8月發生於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邊境武裝衝突。朗久(28.6405°N 93.3814°E),現屬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位於馬及墩以南大約2公里的扎日曲下游扎日溝中。衝突後,解放軍邊防部隊推進至形瓊普張3197前哨(28°34′51″N 93°24′41″E),印軍退守至馬加(Maja 28°33′40″N 93°25′41″E)哨所。2020年,中國在爭議領土附近的這個位置建造了一個珞瓦新村(28°36′20″N 93°24′05″E)。[1][2]
![]() |


Remove ads
背景
1959年3月,西藏自治區發生叛亂起,中共中央就認為,美國、英國和印度介入了這次叛亂,尤其是印度在美英的支持和鼓勵下,扮演了特別積極的角色。4月初,毛澤東建議發動一場宣傳攻勢,揭露印度介入西藏叛亂,支持達賴集團的行動。當時恰逢赫魯雪夫領導的蘇聯與中國開始交惡,在此事上蘇聯也傾向於支持印度[3]。
過程
1959年,印度開始大量向中印邊界東段地區增兵。1959年8月,印軍在中印邊界東段的兵力已經由1958年年底的2000餘人增加到4000餘人,據點也由25個增加到61個。8月25日,朗久事件爆發,印度軍與進駐到馬及墩(今扎日鄉)的雅列普開展群眾工作的中國衛隊發生武裝衝突,雙方戰鬥約1小時,入侵印軍被擊斃2名,其餘退回。8月26日,印軍再次向中國邊防部隊開槍射擊。朗久事件是中印邊境的第一次較大的武裝衝突,造成局勢緊張[4]。
9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致信尼赫魯,重申中國採取的一貫立場和主張,並說明朗久事件。信中說:「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中印雙方應該考慮歷史的背景和當前的時機情況,根據五項原則,有準備有步驟地通過友好協商,全面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在此之前,作為臨時性的措施,雙方應該維持邊界已存在的狀況,而不宜片面行動,更不應該使用武力改變這種狀況,對於一部分爭執,還可以通過談判達成局部性和臨時性的協議,以保證邊界的安寧,維護兩國的友誼。」[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