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菜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菜薊(學名:Cynara scolymus;英語:artichoke),又稱食托菜薊[1]或雅枝竹,指的是一種在亞歐大陸春季出現的蔬菜,為地中海沿岸生長的菊科菜薊屬植物。一般食用的菜薊是其尚未成熟的花苞。

該蔬菜在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產量最多的集中在地中海地區[1]沿岸、 美國加州、阿根廷、秘魯、中國陝西省[1]與土耳其。
Remove ads
食用
它的葉與根莖可製作藥劑;花蕾可用於烹飪,可食用的部位為薊心(葉片的基底以及梗上方碟形的一塊),市場上也買的到冷凍或罐頭薊心。幼嫩的薊心可以蒸煮、香煎或裹麵包粉油炸;成熟的朝鮮薊可將葉片剝取下來並沾上醬汁,吸食底部軟嫩部位,薊心可沾奶油或醬汁食用,或製作成沙拉、餡料。含有洋薊酸,會使搭配的葡萄酒出現金屬味及食物吃起來是甜的,所以若要飲用特殊酒款時最好不要搭配朝鮮薊,以免嘗不出酒的原味。
適合與味道強烈的食材做搭配,如:檸檬、柳橙、醋、黑橄欖、酸豆、火腿加菜豆、蒜、紅蔥頭、巴西里、鼠尾草、龍蒿、茴香、羅勒、奧瑞岡。
挑選朝鮮薊時要選擇葉片密合,拿在手裡有沉沉的感覺,買回家後裝入塑膠袋中冷藏保存,烹煮前要清洗(握住梗的尾端,快速插入水中,反覆數次),使用壓力鍋煮時,用1杯水、15磅壓力(大的煮10分鐘,小的煮8分鐘),使用微波爐煮時,放入盤中加兩大匙水,強力微波至叉子能戳到底的程度(約5~8分鐘),留在微波爐內靜置5分鐘。
Remove ads
名稱
![]() |
- 歐美:別稱較多,有食托菜薊、洋薊、球薊、菊薊、法國百合、荷花百合等。原本起源於地中海沿岸,主要是義大利人負責栽培和食用,到15世紀時,傳至荷蘭、英國、土耳其等國,由於其營養價值高而且味道鮮美,迅速成為歐洲人的主要食用蔬菜之一,19世紀傳至北美,尤其在美國獲得大面積耕種。
- 香港:根據英語譯作「雅枝竹」或「亞枝竹」,因為香港在19世紀時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並且承擔了轉運歐美和亞洲貨物的功能,因此領先其他人漢字地區而認識這種蔬菜。
- 日本:稱為「朝鮮薊」,雖然名字中有朝鮮一詞,但其實和朝鮮半島沒有任何關係。日本是於19世紀的江戶時代才開始接觸到菜薊的,因為當時的菜薊由從居住在朝鮮的荷蘭商人引進到日本的,故被日本人誤認為是朝鮮半島產的植物,故才把菜薊叫成朝鮮薊。在日本,朝鮮薊經常作為觀賞植物,而非食用蔬菜。
- 台灣:也稱「朝鮮薊」,最初是在台灣日治時代接觸到它的,所以就跟隨了日本的叫法。不過日治時代的台灣並未對朝鮮薊進行普遍種植。正式引入這個蔬菜是台灣農試單位在1985~1986年年完成的,農試單位直接從荷蘭及美國引進,也曾因為不符合台灣的飲食習慣而於市場中消失。後因台灣健康觀念提升,農民重新重視起這個蔬菜,自2004年起開始多地培育。目前,台灣的朝鮮薊以一年栽種為主,南投埔里、仁愛鄉兩處有企業農場栽種,也可以進行個人的田園栽種。
- 中華人民共和國:菜薊,又名洋薊食托菜薊、朝鮮薊、法國百合、荷花百合等。19世紀由法國傳入中國,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上海、浙江、山東、雲南、湖南、北京、湖北、青海、陝西等省市相繼引種栽培。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