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鮮半島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朝鮮歷史上有史可證的制歷史始於11世紀高麗王朝時期,更早的統一新羅時代,於7世紀後期設置過等一級行政區。

漢晉郡縣的行政區劃

Thumb
天漢年間東北亞局勢

漢武帝在征服衛滿朝鮮後在約前108年於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設立的四個,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但是四郡並存的情況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到前82年,真番、臨屯二郡與玄菟郡的東部地區被併入樂浪郡,玄菟郡治西遷至高句驪縣。之後的東漢曹魏西晉皆保留了樂浪郡與玄菟郡。東漢末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分樂浪郡南部原真番郡轄地為帶方郡,並為魏、西晉所承繼。從313年開始樂浪郡與原真番郡轄地帶方郡由於成為中原王朝的飛地,受到了孤立,在4世紀時成為百濟國和高句麗爭奪的焦點,5世紀開始被高句麗吞併。

在四郡設立之前,武帝元朔年間曾於朝鮮半島東部的穢貃地區設立蒼海郡,由於記載簡略,其建制情況尚未得到確切考定。

中國王朝漢朝、公孫氏、曹魏西晉對這一地區的先後統治,一直持續到公元四世紀初晉朝陷於內亂,才被高句麗和百濟所取代。

朝鮮三國時代的行政區劃

Thumb
4世紀末時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的版圖

進入4世紀以後,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兼併北部的各部落國家,並於313年侵略漢四郡,經過一個世紀與百濟的爭奪,完全控制了漢四郡故地。在南部,百濟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而新羅的北部一直也有靺鞨部落的騷擾。六世紀開始,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雄爭霸的局面。三國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一會兒是友,一會兒是敵。新羅最初與高句麗結盟以對付百濟和倭國。隨著高句麗的南下,新羅開始與百濟結盟對付高句麗。新羅從百濟手中奪到被高句麗霸占的漢江流域後,疆土抵達黃海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

三國時代時朝鮮半島各個國家各自為政,並沒有統一的行政區劃。地方似乎使用不太規範的州制,如比列忽州等。

統一新羅的行政區劃

Thumb
新羅九州

660年,唐朝幫助朝鮮半島東南部的新羅征服了西南部的原百濟統治地區,668年,又同唐朝滅亡了北部的高句麗,朝鮮半島大部分土地第一次被單一政權統治,統一新羅的北部由西部的大同江延伸到東方的元山。721年,新羅北與唐朝的安東都督府渤海國毗鄰,並且在平壤到元山修建了一道長城。唐朝在今朝鮮半島中南部也設立的羈縻雞林州都督府,由新羅王兼任都督。

統一新羅的首都在金城(今日的慶州),五個別都(小京)分別是:金冠京(金海)、南原京、西原京(清州)、中原京(忠州)、北原京(原州)。

整個國家劃分為9個州,3個在660年以前的新羅境內,另外原高句麗和百濟的領地上也分別設置了各3個州。

以下表格為統一新羅時期一級政區一覽。

更多資訊 前屬國家, 州 ...

高麗的一級區劃

892年,甄萱在新羅的西南部建立了後百濟;918年,王建在西北建立了高麗,首都在松岳(今日的開城)。935年,高麗消滅了新羅,次年(936年)又滅亡了後百濟。松岳更名為開京。

高麗有一個首都和三個別都:東京(今日慶州)、南京(今日首爾)、西京(今日平壤)。

起初,高麗全境劃分為開京附近的畿內和12個牧[1],12牧不久後重新劃分為10道。1009年,10道再次重新劃分為5道和2界。

以下表格為高麗一級政區沿革情況一覽。

更多資訊 新羅的一級政區, 行政區劃 ...
Remove ads

朝鮮王朝及大韓帝國

朝鮮王朝大韓帝國時期,以為一級行政區。道之下,為。17世紀後期,郡縣之下為

朝鮮八道

Thumb
朝鮮八道示意圖

1413年,朝鮮王朝將全國分為8個道:忠清道江原道京畿道慶尚道全羅道咸鏡道黃海道平安道

朝鮮後期的府制

1895年,朝鮮將全國分為23個府,各自以首府所在城市名稱命名,這次廢道置府的政策比較短暫,不久後又重新使用早前的道制。

府名一覽:安東府、春川府、忠州府、大邱府、東萊府、江陵府、公州府、海州府、咸興府、漢城府、洪州府、仁川府、濟州府、全州府、晉州府、開城府、江界府、鏡城府、甲山府、羅州府、南原府、平壤府、義州府。

大韓帝國諸道

1896年恢復了早前的八道,同時其中的5個道各分為北道和南道,它們是忠清道、慶尚道、全羅道、咸鏡道、平安道。新的十三道歷經日本殖民時代一直沿用到1945年朝鮮分裂。

這13道分別是:忠清北道忠清南道江原道京畿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咸鏡北道咸鏡南道黃海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

南北分裂後的諸道

Thumb
北韓行政區劃
Thumb
南韓行政區劃

1945年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劃為美國佔領區(南方佔領區)蘇聯佔領區(北方佔領區),1948年,北方占領區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方占領區建立了大韓民國

3個道—黃海,京畿,江原—由38線所切割。

  • 黃海道大部分地區位於蘇聯占領區內,南部小部分被合併到南方的京畿道。
  • 京畿道大部分地區位於美國佔領區內。於1946年,在蘇聯佔領區內原京畿道的一小部分併入江原道(見下條);原屬於京畿道的開城在韓戰後先併入北朝鮮黃海北道,1955年又與開豐郡及板門郡統合,成為了開城直轄市。2003年,北朝鮮政府發佈,開城直轄市成為了開城特級市。
  • 江原道切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北兩方分別設置了江原道。北境內的江原道於1946年合併了原京畿道北部的一小塊以及咸鏡南道南部一部分(元山市附近)

1946年,南方的漢城(後更名首爾)和北方的平壤脫離所屬的京畿道平安南道成為特別市。後來南方從全羅南道分置了新的濟州道(1946年),北方則從平安北道分置慈江道(1949年),並從咸鏡南道分置了兩江道(1954年)。

更多資訊 地域, 名稱 ...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