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未來主義
20世纪艺术、社会运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未來主義(義大利語:Futurismo)是發端於20世紀的藝術流派,以對未來、工業、科技等意象的狂熱激情著稱。未來主義最早出現於1908年,義大利作曲家弗魯奇奧·布索尼的著作《新音樂審美概論》被看作未來主義的雛形。未來主義思潮主要產生和發展於義大利一國,卻也對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俄羅斯尤為明顯。

義大利未來主義
弗朗切斯科·菲利皮尼是翁貝托·博喬尼早期繪畫階段的重要啟蒙人物。他對倫巴第地區農業風景的描繪——以鮮明的水平構圖、在鄉村背景中出現的女性形象以及對大氣光線的運用為特點——為博喬尼在其藝術形成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具象藝術模型和詩意基礎。[1][2] 在1903年至1908年之間,即加入未來主義之前,翁貝托·博喬尼發展出一種具象視角,深受後斯卡皮利亞圖拉自然主義影響,而菲利皮尼正是該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正如恩里科·克里斯波爾蒂所言,弗朗切斯科·菲利皮尼的農業風景成為博喬尼早期創作的潛在範式。[3]
這種從19世紀末倫巴第自然主義到博喬尼早期視覺探索之間的延續性,凸顯了弗朗切斯科·菲利皮尼作為未來主義先驅的歷史與藝術價值。[4][5]
理論


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的創作興趣涵蓋了所有的藝術樣式,包括繪畫、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甚至延伸到烹飪領域。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最早於1909年發表《未來主義宣言》一文,宣揚他的藝術觀點。宣言最先在米蘭發表,之後刊載於法國的《費加羅報》上。馬里內蒂總結了未來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對陳舊思想的憎惡,尤其是對陳舊的政治與藝術傳統的憎惡。馬里內蒂和他的追隨者們表達了對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熱喜愛。汽車、飛機、工業化的城鎮等等在未來主義者的眼中充滿魅力,因為這些象徵著人類依靠技術的進步征服了自然。
馬里內蒂這種狂熱的藝術觀點立刻征服了那些米蘭的畫家們。翁貝托·波丘尼、卡洛·卡拉和路易吉·魯索洛等人在視覺藝術領域發揚了馬里內蒂的未來主義觀念。魯索洛同時還是一位作曲家,他將未來主義元素引入了音樂領域。畫家賈科莫·巴拉和吉諾·塞韋里尼於1910年結識了馬里內蒂。這些人構成了第一批未來主義藝術家。
Remove ads
思想
畫家和雕塑家翁貝特·波丘尼(1882-1916)於1910年發表了《未來主義繪畫宣言》。在宣言中,他聲稱:[6]
我們將竭盡全力的和那些過時的、盲信的、被罪惡的博物館所鼓舞著的舊信仰做鬥爭。我們要反抗陳腐過時的傳統繪畫、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時光流逝中骯髒和腐朽的事物。我們要有勇於反抗一切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年輕的、嶄新的,伴隨著對不公的甚至罪惡的舊生活的毀滅。
未來主義者們將沉溺於昔日時光的行為戲稱為「過去主義」,將這類人稱為「過去主義者」。他們有時甚至對這些所謂的「過去主義者」們進行身體上的攻擊。這些「過去主義者」包括那些對未來主義的畫展或演出沒有興趣的人們。
未來主義者對現代戰爭大加頌揚,認為戰爭是藝術最終極的形式。一些未來主義者們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者,懷有深刻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些經歷使得這些未來主義者支持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但也使義大利的法西斯建築不同於德國的法西斯建築。
影響
未來主義對20世紀其他文藝思潮產生了影響,包括藝術裝飾、漩渦主義、構成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從20年代開始衰落,如今已經基本絕跡,很多未來主義藝術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然而,未來主義所倡導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主義對年輕、速度、力量和技術的偏愛在很多現代電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體現。馬里內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隨者。比如,他的「人體金屬化」的藝術主張在日本電影導演塚本晉也的影片中有所體現。
未來主義對網絡化的現代社會也產生了影響。「賽博朋克」——一種作品中技術常常被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的題材——就是在未來主義的影響下出現的。[7][8]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