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未完成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未完成式(imperfect tense)是一些印歐語言的古典語法,指示帶有未完成體的過去式。在英語中它被稱為過去進行時

這個術語起源於拉丁語,因為「imperfect」提及未完成或放棄的行動。

在印歐語言的未完成式

英語

英語中,未完成式過去進行時用動詞短語表示:

  • 「I was eating...」
  • 「I used to eat...」

其中「eating」和「eat」是現在時動詞時態,但是所做的行動是在過去發生的。相對於「I ate...」,它使用動詞的過去式。

注意「Back then, I would eat early, and would walk to school...」不表示條件,而是在英語中表示未完成式的過去行動,[1] 在翻譯成其他語言的時候要小心。

在現代語言學中,特別是在作為外語學習英語的時候,更常稱之為「過去連續時」或「過去進行時」。

拉丁語

未完成式直陳語氣的變位:

更多資訊 parāre, docēre ...

注釋:

  • 未完成式用標記 ba 表示。
  • esse 的未完成式形式用作被動語氣中與完成被動分詞在一起的助動詞。


荷蘭語

過去進行時的那個詞的構成, 是在動詞第一人稱形式後面加te(n)/de(n) 舉例:

     動詞原形              第一人稱形式          過去進行時             
      werken               werk               werkte(n)          工作
      wonen                woon               woonde(n)          居住

動詞變形是在動詞的後面加te或者de,取決於動詞的末尾發音。

參見

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