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本·勒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勒納(Benjamin S. Lerner,1979年2月4日—) [1],是美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和評論家。勒納曾獲得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學金、古根海姆獎和麥克阿瑟獎,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詩歌組、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虛構小說組、普立茲小說獎等眾多榮譽。[2][3] 勒納目前任教布魯克林學院,並於2016年獲該院傑出英語教授[4]。
生平
勒納生長於堪薩斯州的托皮卡。母親是臨床心理學家Harriet Lerner。 [5] 1997年,畢業於托皮卡高中,高中時期的勒那參加辯論,贏得1997年全美中學生演講與辯論聯賽國際即興演講全國錦標賽。 [6] 之後,進入布朗大學,勒納師從詩人C. D. Wright,獲政治學學士學位和詩歌藝術碩士學位。 [7]
勒納憑藉52首十四行詩組成的《電子樹》(The Lichtenberg Figures)榮獲海頓.卡魯斯獎(Hayden Carruth prize)。 [8]
2003年,憑藉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學金,勒納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寫作第二本詩集《偏航角》(Angle of Yaw) ,於2006年出版,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賽。2010年,出版第三本詩集《平均自由徑》(Mean Free Path)。
2011年,勒納出版首部小說《離開阿托查車站》(Leaving the Atocha Station) [9],榮獲信徒文學獎[10] ,併入圍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及紐約公共圖書館青年獅小說獎(Young Lions Fiction Award)。《衛報》一文盛讚「風格新穎獨特,仿佛預示著一顆來自未來的彗星降臨」。 [11]
第二部小說《10:04》的獲《巴黎評論》特里·索森獎。 [12]
2019年的小說《托皮卡學校》(The Topeka School)獲《紐約時報書評》稱為「近年來美國小說的巔峰之作」。[13] 吉爾斯·哈維在《紐約時報雜誌》上稱勒納是「他這一代最有才華的作家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紐約時報》評《托皮卡學校》為年度十佳圖書之一。 [14] 勒納的散文、藝術評論和文學評論發表在《哈潑斯雜誌》 、《倫敦書評》 、 《紐約書評》和《紐約客》等出版物上。 [15] 《托皮卡學校》榮獲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入圍2020年普立茲小說獎。[16]
2023年,勒納出版第四本詩集《光》(The Lights),包含詩歌與散文詩。《紐約時報》上,Srikanth Reddy寫道:「詩人需要塑造那些主張『聲音必須通過歌唱才能存在』的人物。小說家需要將如此多的視角、歷史和情感融入一本書中。 《光》的詩人/小說家將波德萊爾在散文詩方面的實驗拓展為當代美國讀者的多層夢幻之家。」《紐約客》上,卡姆蘭·賈瓦迪扎德(Kamran Javadizadeh)稱讚《光》是「連接世界的詩歌」、「不可思議的美」和「極其可愛」。 [17]
2008 年,勒納開始為英國學術刊物《評論季刊》(Critical Quarterly)編輯詩歌。 [18] 2016年,勒納成為《哈潑斯》的首位詩歌編輯。 [19] 勒納曾任教加州藝術學院和匹茲堡大學,並於2010年加入布魯克林學院的MFA計畫。[20] 勒納是「拒絕與以色列文學機構同流合污」宣言的原始簽署人,該宣言抵制以色列的文化機構,包括出版商和文學節。 [21]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