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班奈狄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班奈狄隕石坑(Benedict)是位於月球背面巨大的門捷列夫環形山坑內的一座小撞擊坑,其名稱取自美國化學家、生理學家、營養學家及熱量計和骯活量儀發明人弗朗西斯·加諾·貝內迪克特(Francis Gano Benedict,1870年-1957年),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及西北分別分布了莫瓦桑隕石坑、貝格曼隕石坑及理查茲隕石坑,東北偏北及東北面則毗鄰費歇爾隕石坑和哈登隕石坑,在它的東面-緊挨著門捷列夫環形山的東側外壁,坐落了更大的舒斯特環形山[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4.35°N 141.54°E,直徑13.83公里[2],深度約2.24公里[3]。
班奈狄隕石坑外觀呈圓杯狀,帶有一個平坦的小坑底,幾乎未受到撞擊磨損。坑壁高出周邊地形520米[3]。隕坑內側壁反照率明顯較周邊月表更高,顯示它是一座相對年輕的小撞擊坑。根據其形態特徵,該隕坑隸屬"BIO 型"(以該類隕石坑的典型代表—畢奧隕坑所命名)。
圖集
-
班奈狄隕石坑的周邊,月球軌道器1號拍攝.
-
LAC-66 區域圖.
參考文獻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