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札幌丘珠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札幌丘珠事件(日語:さっぽろおかだまじけん),是1878年(明治11年) 1月11日至18日發生在北海道石狩國札幌郡丘珠村(現札幌市東區丘珠町)的棕熊熊害事件。
一隻從冬眠中被驚醒的棕熊襲擊了獵人和拓荒者家庭,造成四人死亡,兩人重傷。本事件是日本有紀錄以來,傷亡第四大的棕熊襲擊事件。[1][2]
事件背景
事發時,札幌郡作為和人在蝦夷地(明治維新後改稱北海道)最早的定居點,才剛剛發展了20多年。儘管城市開發和農田開墾工作一直在推進,但市區外圍仍有大片土地覆蓋著廣闊的森林和草原,保留著原始風貌。此時,後來成為札幌市中心的「札幌區」區域內的人口僅有約3,000人,就算把周邊所有後來併入札幌市的農村區域的人口加起來也不足8,000人。[3]
事件經過與善後
1878年(明治11年)1月11日,居住在爾志通(現札幌市中央區南2條)的獵人蛭子勝太郎,在郊外的圓山發現了一個因風雪過大而暴露的熊洞,裡面有一隻正在冬眠的棕熊。勝太郎當即出手嘗試獵殺,卻因失手被反擊而身亡。這隻被打斷冬眠的棕熊因為受傷加上飢餓,行為變的怪異,在札幌近郊肆虐。在多日出現大量牲畜被害的報告之後,17日,由札幌市警察署警官官森長保率領的驅除隊緊急成立。[3]

同日,有村民在豐平川對岸的平岸村附近(現札幌市豐平區平岸)發現了這隻熊,驅除隊獲報後展開了追捕。熊一路逃過了月寒村(現豐平區月寒)和白石村(現札幌市白石區),然後又沿著原路返回豐平川。驅除隊在雪地裡追蹤著熊的足跡,他們再次渡過豐平川,抵達雁來(現札幌市東區東雁來),但在一場暴風雪中追丟了足跡。這些地區如今都是住宅區,但在當時,此地仍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才剛剛開始要開發成農田。[3]

丘珠村(現札幌市東區丘珠町)位於札幌區東北方,「丘珠」一詞源自阿伊努語「Okkai-tam-chalapa」,意思是男子的刀被丟棄的地方。[4]該地區後來因利用伏籠川天然堤滋養的優質土壤種植洋蔥而聞名。當時此地仍是一片廣闊的森林,古樹成蔭,綿延不絕。村中有數百名村民,大部分村民都住在簡陋的「祈禱小屋」裡(因屋頂形似合掌祈禱而得名。),靠生產木炭在札幌區出售為生。堺倉吉(事發時44歲)和他的妻子律子(事發時36歲)就是其中之一。[2]
堺夫婦於1871年左右定居於此,律子原籍南部藩(現岩手縣),19歲時經人介紹前往蝦夷地,與倉吉結婚。婚後夫婦本來要返回本土生活,但是因為箱館戰爭造成的混亂,無法返回本土。最終,夫婦選擇定居在丘珠。[2]和周圍的村民一樣,夫婦倆在祈禱小屋忍受寒風,靠著燒炭到札幌賣錢維持生計。最終,他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兒子留吉,清貧的生活開始慢慢步入正軌。[3]
17日深夜,棕熊從圓山逃到白石,再逃往雁來,離開雁來之後突然襲擊了堺家的小屋。熊靠近的時候,倉吉察覺到屋外有異狀,立刻醒來,但在掀開草簾門時,被熊的攻擊擊暈倒地,熊隨即對著倒地的倉吉開始啃咬,一名留宿在堺家的僱工拿著柴刀試圖救人,也被熊擊倒,律子見狀立刻抱著年幼的留吉試圖逃走,但是才跑出屋外幾步就被熊爪擊中後腦勺,導致孩子掉落。律子身受重傷,頭皮被撕裂,她朝著住在伏籠川對岸的僱工石澤定吉的小屋大聲呼救,聽到聲響的石澤衝了出來,揹起律子就跑。[2]此時,棕熊將留吉從雪地中挖出,一口吃掉。結果,倉吉和留吉被熊殺死,律子與一名在堺家屋內留宿的僱工身受重傷。[1]
18日下午,襲人的棕熊在附近的森林中被驅除隊發現並擊斃。在其他隊員引開熊的注意力時負責抵近開槍的佐佐木直介、渋谷永貞、武田守約三位獵人,除了說好的50錢日薪外,還額外獲得了2元的特別津貼。[3]
Remove ads
在《札幌事件簿》等以往流傳的書籍記載中,丘珠村堺一家熊襲擊事件的死亡和重傷情況,記載為「死者:堺倉吉、留吉」和「重傷:律子、女性僱工」。然而近年來,在北海道公文書館館藏的《開拓使公文録》中的《明治十一年 長官申屆上申書》中,發現如下記載。
為救難者致敬請願今年1月18日凌晨3點,一頭兇猛的熊闖入札幌郡丘珠村堺倉吉一家的民宅,倉吉及其長子留吉當場斃命。其妻律子和傭工酉藏(姓氏不詳)重傷,於次日(19日)不治身亡。熊入侵期間,倉吉的僱工,來自青森縣下陸國三戶郡五戶馬喰町的平民石澤定吉察覺到律子的危險,將其背起,成功逃脫。有鑑於此舉意義非凡,我們決定發布明治七年第百號官方公告,並安排對其致敬,詳情請參閱附件。特此呈報。
明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根據上述記載,丘珠村慘案的罹難者共有三人死亡,兩人重傷:「死亡者:堺倉吉、留吉和男職員酉藏」以及「重傷者:律子和男職員石澤貞吉」。如果加上在圓山遇難的獵人蛭子勝太郎,合計四人死亡、兩人重傷。[2]
Remove ads
攻擊人的棕熊是一隻成年的公熊,身長約1.9公尺,在警察局門前短暫展示後,屍體被帶到札幌農學校,在一位教授的監督下,由學生們對其進行了解剖。[5]根據昭和8年(1933年)出版的《恵迪寮史》紀載,這頭熊身上幾乎沒有脂肪。人們認為,它很可能沒有儲存足夠冬眠所需的食物,而且在雪地裡也找不到食物,所以它無疑是在絕望中犯下了這起暴行。[6]
作為第一屆札幌農學校的學生,當時高中二年級的知名教育家大島正健,在晚年(昭和12年,1937年)由其本人口述,後代整編的回憶錄《克拉克教授和他的弟子們》中詳細記述了解剖該熊的過程。[5]
學生們欣喜若狂,在導師潘哈洛教授的指導下,立即開始了解剖。 ……幾個學生避開了教授的注意,偷偷地切下了一塊肉塊。中途休息時,學生們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傭人房,很快,肉塊就被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有的沾著醬油,有的直接塞進嘴裡,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啃食這半熟的肉。然而,就在這時,有人突然脫口而出:「熊肉又臭又硬!」到了約定的時間,導師喊了一聲,大家再次聚集在解剖室,似乎毫不在意。手裡拿著手術刀,大家開始解剖熊的內臟。一個精力充沛的學生用力地切開了熊鼓脹的胃袋,胃中的內容物咕嚕咕嚕地往外冒出。一隻抓著著嬰兒的頭巾的手,以及被扯下的女性頭髮,惡臭和滿目瘡痍的景象,讓學生們尖叫著向後跳去。這時,那些臉色蒼白的食熊者們像兔子一樣衝了出去,把手指塞進嘴裡,翻了個白眼,膽怯地吐出了他們嚐到的熊肉。
許久之後,上門來訪友的內田瀞憶起此事
「那肉又酸又硬,」他說。它確實硬得驚人,我試著把它放進嘴裡,但怎麼也吞不下去。
另一位解剖參與者,後來成為大農場主的黒岩四方之進在大正15年(1926年)5月19日的《小樽新聞》上刊載了一篇回憶錄,內容如下。[5]
主要負責解剖的人之一是新渡戶稻造,當時就讀一年級,是札幌農學校第二屆的學生。
Remove ads
後續

- 此熊被製成標本後,被暫時保存在北海道開拓史博物館,明治19年(1886年)年北海道大學(當時為札幌農學校)植物園成立後,轉移至植物園內保存。事發三年後,明治14年(1881年)9月1日,明治天皇行幸北海道時前往開拓史博物館視察,昭和初期出版的《明治天皇御巡幸記》中對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描述的:「物產課長等在入口處迎接天皇,在課長陪同下,天皇視察了展品。據說,這隻熊標本在前些年闖入丘珠村的一處私人住宅並吃了人,因此特別引起了注意。」[7]
- 律子失去丈夫和兒子,自己也重傷長期住院,札幌郡政府同情她的處境,一直為她提供行政上的支持,直到她再婚為止。北海道博物館裡保存著一張律子晚年的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明治43年(1910年),當時札幌的人口已達8萬。[3]
- 事發具體地點在距離札幌飛行場(丘珠機場)步行約5分鐘現存的丘珠神社(北海道札幌市東區丘珠町183-4)的北北東方向,距離步行約15分鐘。
Remove ads
日本類似事件
- 三毛別棕熊襲擊事件:1915年12月9日至12月14日,發生在北海道苫前郡苫前村三毛別(現為苫前町三渓),造成7死3傷,是日本有紀錄以來死傷最嚴重的棕熊襲擊事件。
- 石狩沼田幌新棕熊襲擊事件:1923年8月21日至24日,發生在北海道雨龍郡沼田町的幌新地區,造成4死4傷。
- 福岡大學漂鳥運動社棕熊襲擊事件:1970年7月24日至27日,發生在北海道靜內郡靜內町日高山脈的カムイエクウチカウシ山,造成3死。
- 風不死岳事件:1976年6月4日至9日,發生在北海道千歳市的風不死岳,造成2死3傷。
- 十和利山熊襲撃事件:2016年5月至6月,在秋田縣鹿角市的十和利山山麓,發生亞洲黑熊攻擊人類事件,造成4死3傷,為二戰後日本最嚴重的野生動物攻擊事件。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