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札拉巨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札拉巨龍屬(屬名:Dzharatitanis,意為「Dzharakuduk的泰坦」)是一屬蜥腳下目恐龍,來自烏茲別克的貝斯克緹組,年代為晚白堊世土侖階。牠是貝斯克緹組發現的兩種蜥腳類之一,另一種是未定的泰坦巨龍類。[1]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屬下包含單一物種:模式種京氏札拉巨龍(Dzharatitanis kingi)。屬名以發現地烏茲別克的Dzharakuduk地區加上希臘神話的泰坦組合而成;種名以對亞洲白堊紀地質研究貢獻良多的克里斯多弗·京(Christopher King)為名。[1]
正模標本USNM 538127是一節前段尾椎(可能是第一尾椎),於1997年在URBAC(烏茲別克/俄羅斯/英國/美國/加拿大)聯合考察活動中由漢斯·戴爾特·蘇伊士和大衛·沃德(David J. Ward)所發現,以前被敘述為泰坦巨龍類未定種,[2][3]後來於2021年由亞力山德·阿維葉諾夫(Alexander Averianov)與戴爾特-蘇伊士改敘述為一種雷巴齊斯龍科。[1]幼龍的背椎椎體USNM 538133也可能屬於該分類群。[1]
敘述者認為,札拉巨龍是雷巴齊斯龍科第一種在亞洲發現、也是已知年代最年輕的一屬,其分布地點可能是白堊紀早-中期雷巴齊斯龍科從歐洲遷移過去的證據。[1]
Remove ads
分類學
阿維葉諾夫和戴爾特-蘇伊士的系統發生學分析將札拉巨龍置於雷巴齊斯龍科,與德曼達龍、尼日龍、雷尤守龍、雷巴齊斯龍一同列為未解決的多分支。[1]論文指出,該分類群與德曼達龍和威塞克斯組的未命名雷巴齊斯龍科共有一個加高的棘橫突板(spinodiapophyseal lamina),位於神經棘外側且與棘前關節突板(spinoprezygapophyseal lamina)和棘後關節突板(spinopostzygapophyseal lamina)分離,可能表明這些分類群之間關係密切。[1]
雷巴齊斯龍科 Rebbachisauridae |
| |||||||||||||||||||||||||||||||||||||||||||||
然而,5個月後發布的一篇論文對現有分類提出質疑,認為該屬並非是一種雷巴齊斯龍科,而是一種泰坦巨龍類,與隆柯龍類存在親緣關係。[4]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