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仕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正統十一年(1446年)封靈丘王長子。[2]
天順五年(1461年)八月,朱遜烇派朱仕𡒳赴京問安。有司上奏,明英宗不信,結果朱仕𡒳和儀賓張惠果然到了,張惠還帶著三封奏本,奏稱想遷離絳州、給保官(保宮下屬的官署,為拘禁囚犯的監獄)進獻馬匹。英宗認為這才是朱遜烇以問安為名的真實目的,並無尊敬朝廷之意,且雖引用祖訓中世子代為入朝的例子,但也應該先上奏獲准才能啟程;因張惠和教授不能諫止,令法司將他們與給驛官吏都逮捕問罪;朱仕𡒳按禮法也難以輕饒,但念在身為宗親,僅勒令返回;命朱遜烇自述以贖罪;並寫信給魯、肅諸王告知此事。[3]天順六年(1462年)五月,張惠被下獄問罪期間,禮部上奏朱遜烇奏稱女兒聞喜縣主去世,因沒有喪主,許久沒有下葬,請求饒恕張惠令他回家主喪,英宗才特別赦免張惠。[4]
成化七年(1467年)九月,因朱遜烇奏稱朱仕𡒳身為繼承人沒有俸祿,兩個孫子已年長卻無法舉行婚禮,山西鈔法不通,朝廷令朱仕𡒳二子朱成鈠和朱成𨭖的歲祿折色內改為給實米五十石。[5]成化十年(1470年)四月,朱遜烇奏稱朱仕𡒳沒有祿米,聽聞絳州絕戶民田四百九十七頃,請求交給自己耕種,按例納糧。戶部勘察覆奏請求酌情賜給,等朱仕𡒳支用祿米時就用種地所得作為他的本色祿米,獲准。[6]
成化十一年(1471年)五月,戶部奏按舊制郡王長子之子暫封輔國將軍,祿米八百石,等長子襲封,再進鎮國將軍,加祿米為一千石,朱仕𡒳尚未受封,其子朱成鈠、朱成𨭖、朱成銅應該都還是輔國將軍,卻因有司失察被封為鎮國將軍,始封已大約十年,多支的祿米亦當扣除。明憲宗同意,但指既往不咎。[7]八月,朱遜烇薨。成化十二年(1472年)二月,朱仕𡒳因父王祿米停支,請求給千石以備養贍,詔命給五百石。[8]十三年(1473年)二月,代王朱成鍊奏朱仕𡒳孝事父母,每日三次問安,無論風雨寒暑,親侍湯藥,衣不解帶,向天祈求願意親自代替父親,喪父後哀傷得昏過去,四日不喝水,孝行可嘉,請求旌表為宗室楷模。憲宗賜敕書嘉獎告諭。[9]
Remove ads
成化十三年(1473年)四月,遣寧陽侯陳瑛、駙馬都尉蔡震、楊偉、樊凱、成安伯郭鐄、南寧伯毛文、安順伯薛珤、廣寧伯劉瓘為正使,尚寶司司丞李溥、中書舍人楊泰、兵部郎中宋訥、刑部郎中舒春、工部郎中張達、吏部員外郎陳政、戶部員外郎郝冕、禮部員外郎趙繕為副使,持節冊封朱仕𡒳為靈丘王,[1][2]西城兵馬副指揮李旺女為靈丘王妃。[10]
九月,朱仕𡒳母郭太妃去世。朝廷得知,按制度賜祭葬。[11]
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朱仕𡒳說各處城池門禁河道鋪路屯堡應該按時修築,工部覆奏,獲准。[12]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朱仕𡒳奏請不要改調取用熟悉邊事的各邊巡撫、都御史,可加秩增祿令其久任以保障軍民,吏部覆奏認為不可,孝宗同意。[13]
評價
- 《明史》卷一百十七<列傳第5·太祖諸子二>載朱仕𡒳、朱成鈠、朱成鈠子端懿王朱聰滆三王皆以孝行受到旌表。
- 《弇山堂別集》卷074:小心畏忌,寬樂令終。
家庭
- 王妃李氏
- 妾謝氏,生朱成鈠
- 庶長子: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鎮國將軍→靈丘莊和王朱成鈠,天順八年(1464年)六月賜名
- 庶次子: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鎮國將軍朱成𨭖,天順八年(1464年)六月賜名[14]
- 第三子:朱聰㶍,弘治四年(1491年)七月賜名[15]
- 子: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鎮國將軍朱成銅
- 第七子:鎮國將軍朱成鏺,成化十三年(1473年)閏二月賜名[18]
- 第一子:朱聰𤁥,弘治六年(1493年)五月賜名[19]
- 第八子:鎮國將軍朱成䥩,一作「朱成𮣚」「朱成⿰金致」,成化十三年(1473年)閏二月賜名[18],嘉靖六年(1527年)以廬墓孝行受明世宗褒獎[20][21]
- 嫡次子:朱聰濺,弘治十二年(1499年)七月賜名[22]
- 第九子:朱成釳,成化十三年(1473年)閏二月賜名[18]
- 第十二子:朱成鏒,成化二十一年(1481年)十月賜名[25]
- 子:鎮國將軍朱成鍇
- 子:鎮國將軍朱成鋏
- 子:鎮國將軍朱成䥨
- 子:朱聰𣲹,萬曆四年(1576年)四月在世[30]
- 女:陸川郡君,儀賓趙定,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按制度賜誥命冠服[31]
Remove ads
注釋及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