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允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朱允tēng(1378年11月—1417年),明朝第二次封的唯一一任吳王,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之孫,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外孫,明興宗朱標的嫡次子,惠帝(建文帝)朱允炆異母弟,母孝康皇后常氏。

生平

朱允熥出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初封郡王。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冊兵馬指揮趙思禮女為朱允熥之妃。在建文元年(1399年)被建文帝冊封為吳王,國杭州,但未就藩。明朝以皇太子之子受封郡王再進封親王者,僅他一例。

建文年間,朱允熥的四叔也是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殺入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基為帝,貶朱允熥為廣澤王,居漳州。同年九月,朱棣將朱允熥與弟懷恩王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其兄惠帝及心懷怨懟為由廢為庶人,禁錮鳳陽[1]

永樂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欲以邀請入府的朱椿庶三子蜀府崇寧王(《萬曆野獲編》補遺誤作崇陽王)朱悅燇詐稱為「建文君」,意在謀反,是年朱允熥暴卒。《萬曆野獲編》指朱棣擔心朱允熥再被謀亂者利用而將其殺死[2][3]。在其死後,朱棣下令既往不咎以禮安葬。

南明追復他為吳王弘光帝[4]隆武帝追諡[5]

家族

朱文坤,不知所終。

明英宗奪門之變復辟後,安置吳庶人後裔及其母楊氏等十八人於鳳陽,遣人看守門戶以禮優待[6];此吳庶人可能是朱允熥的子孫。天順三年十月,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奏請將建庶人(建文帝次子朱文圭的後人)、吳庶人重新送到有軍隊的城中看守,明英宗不許。成化三年九月,南司禮太監覃包等奏及建庶人、吳庶人兩家衣料短缺,明憲宗命工部予以供給,此時建、吳兩家已能購買女奴了[7]。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守備鳳陽太監李棠奏稱已故吳庶人的姐姐「年八十六歲,近卒於高牆內」,請求令所司安葬。憲宗聞之惻然,命禮部令所司按例安葬。從年齡推斷,這裡提到的吳庶人和姐姐可能是朱允熥的子女。

1935年王丕煦等纂、梁秉坤等修《萊陽縣志》卷末附記則記載朱允熥子朱載坤(按輩分字,應為朱文坤)的一支後人藏於民間並已達百餘戶[8]

更多資訊 朱允熥家族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