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士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朱士
生平
少年出家為僧,但未受戒。直到公元250年,印度律學沙門曇柯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建立戒壇,首創戒度僧制度。當時朱士行正在洛陽,立志學佛,首先登壇受戒,成為漢人第一個出家受戒的比丘。
朱士行因《僧祇戒心》而皈依羯磨法,並受戒成為比丘。出家後講《道行般若經》於洛陽,後感難以理解,決意西行求原經[2]。甘露五年(260年)從長安赴于闐學習直至身故。[3]期間寫得梵本《放光般若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其弟子法饒送回洛陽,元康元年(291年)由無羅叉和竺叔蘭譯為漢文[4]。該經文對漢傳佛教影響深遠[5]。
傳說
![]() |
據說在他圓寂後,當地人按照西域荼毗法焚燒他的遺體時,居然「柴薪灰盡,遺體不損」,眾人嘖嘖稱奇。當時有一位高僧合十誦念道:「汝果得道,身自當滅跡,何必如此驚世。」旋即,遺體聞聲而化。佛門中有句話「金剛不壞之身」也就由此而來。
相關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