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德、范石生谈判合作旧址map
Remove ads

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是1927年中國共產黨軍事領導人朱德為爭取與時任國軍軍官范石生合作、發動湘南起義而與他談判的會議場地。該建築曾是汝城縣儲能學校、城郊鄉中學和中心小學的校舍,後改建為紀念展館。2011年,作為湘南起義舊址群的子項,朱范談判合作舊址入選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湘南起義舊址群,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朱范談判

背景

民國16年(1927年)8月南昌起義後,起義部隊決意南下廣東,以期「建設革命的新根據地」、「準備三次北伐」[1]。同年9月,起義部隊經福建抵達廣東,並以朱德率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留守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下粵東地區。10月初,二十五師與追擊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錢大鈞部激戰後撤離,之後得知主力已被擊潰[2],遂在10月6日在饒平縣茂芝鄉召開會議,決定「穿山西進,直奔湘南」[3],並向江西南部進軍。10月下旬至11月間,朱德餘部在贛南安遠縣天心圩、大庾縣崇義縣上堡三次整頓軍隊[4],但部隊仍面臨嚴重的補給問題[5]

當時,以建國滇軍第二軍改組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范石生部正奉南京國民政府命進軍湖南,進攻唐生智。范石生作為滇系支脈,與粵系新桂系蔣介石等派別均有矛盾,且十六軍內部仍保留有相當的共產黨勢力,而朱德與范石生更是雲南講武堂同學,故朱德有意爭取范支持及援助。11月初,朱德通過報紙上的公開地址致信范石生,范之後回復「當勉力相助」,並希望朱德到十六軍四十七師曾曰唯部駐地汝城縣會晤。[5][6]

11月19日,朱德的部隊自江西崇義縣抵達湖南汝城縣。在朱德抵達的當日,范石生、曾曰唯等十六軍領導人對朱德軍隊的到來表示了歡迎。[7]

Remove ads

經過

11月20日—21日,朱德、范石生兩人在縣內的儲能高級小學校(在今盧陽鎮津江村)中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談判。范石生基本上同意了朱德提出的各項要求,在保證中共政治自主、組織獨立且軍事自由的前提下,將朱德率領的部隊編入第十六軍第四十七師第一百四十團(朱德以「王楷」的化名擔任團長,陳毅任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參謀長),暫時以第一百四十一團的番號收編同為中共領導、駐紮於桂東張子清伍中豪部,朱德700多人的部隊還得到了第十六軍提供的一個月的軍餉以及一個的物資,包括200發步槍子彈、1000發機槍子彈,以及軍隊人手一份冬裝、毯子、乾糧袋、背包等生活用品。[8][9]:253

後續

經過與范石生的談判,朱德部隊所急需的軍需物資得以解決,軍隊得以休整。在召開汝城會議,為湘南起義做好政治、軍事和思想上的準備後,朱德、陳毅於民國17年(1928年)1月在宜章縣發動湘南起義[8][10][11]。當月,國軍總司令蔣中正發現朱德部隊可能隱藏在范石生的軍隊裡,遂下令范石生解除朱德武裝並逮捕他,得到命令後的范石生並不願意執行,一面對蔣虛與委蛇,一面緊急通知朱德撤離,還在朱德正式脫離十六軍之前贈予了他數萬銀元。朱德在回憶起朱范談判之事時,認為范石生對他的支持是他「這一輩子遇到最慷慨無私的援助」,還稱這次援助是他後來能到井岡山毛澤東會師的重要因素。[7]

建築歷史與保護

朱范談判所在建築是傳統湘南民居,為二層的磚土木結構瓦房,原有的房屋遺址大多遭改建,僅有西側兩處長達6米的儲能學校圍牆遺址。

該建築的歷史可追溯到津江村辦學堂「問津書屋」。書屋始建於寶祐年間,後來在洪武年間被當地朱氏家族擴建並改為家族私塾。光緒年間,書屋被改為「儲能高級小學堂」。民國4年(1915年)8月,當地出資擴建,在原址設立了「私立儲能高級小學校」,朱范的談判地點就是該校校舍。民國30年(1941年),該校改為「首善中心小學校」,是當地當時最大的小學。1970年代後,該建築先後被用作汝城縣城郊鄉中學和城郊中心小學校舍。[12][8][9]:611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中共黨史專家認為朱范談判合作舊址等建築見證了湘南起義的醞釀過程,由此推定湘南起義的策源地應當是汝城縣,而非過往認定的宜章縣[11]。2011年1月,朱范談判合作舊址作為湘南起義舊址群的一部分,入選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8]。2025年5月,當地在朱范談判合作舊址開設「朱范合作」歷史陳列展覽。[1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