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拱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宜春王朱拱樤(1486年—1521年1月13日),[1]明朝宜春康僖王朱宸澮嫡次子,[2][3]母親是王妃黃氏。[4]其兄長無記載,可能早逝。後因參與寧王之亂,被賜自盡,國除。
生平
弘治十三年(1500年),朱宸澮薨。[2]弘治十四年(1501年)正月,朱拱樤被賜名。[3]正德二年(1507年)襲封宜春王。[2]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拱樤、瑞昌王朱拱栟等參與寧王之亂。[5]寧王朱宸濠遣朱拱樤祭祀旗纛、關王廟、教場三處,朱宸濠又祭祀天地、宗廟,派朱拱樤等祭告山川、城隍等神及西山、青嵐等六處墳塋。[6]
七月,朱宸濠得知南贛巡撫都察院僉都御史王守仁的軍隊還沒有集結,就與李士實、劉養正圖謀,留一萬餘兵交朱拱樤等守南昌城,親自引兵東下攻打安慶。明武宗擔心南昌城中建安王朱覲鋉、樂安王朱宸湔、朱拱樤、朱拱栟心生疑懼,寫信慰諭,令王守仁帶入城中告知朝廷篤念宗親的意思。其中朱拱栟當時隨朱宸濠出征,並不在城中。王守仁與知府伍文定等順流而下,會合各方軍隊共八萬餘人,號稱三十萬,在豐城分兵七路想各自攻南昌一城門,薄暮時分以伍文定為前鋒直趨廣潤門,正值三鼓時分,砲擊城門,守軍驚駭逃散,於是入城。朱宸濠盡選強壯隨征,守城的都是老弱,由朱拱樤及內官萬銳等分別監督,其實沒有固守之念。隨後王守仁大軍入城,活捉朱拱樤、萬銳等千餘人。[7][8][9]明武宗御駕親征,未到,寧王之亂已被平定。
平亂後,朱宸濠、朱拱樤、朱拱栟等被押解回京。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一月,明武宗班師停駐通州時,司禮監官傳諭令大學士楊廷和等擬旨命多名官員一同商議如何處置朱宸濠、朱拱樤等十四名罪犯,當時其中朱拱栟等四人已經去世。楊廷和等認為應該先祭告天地祖宗、詔告天下及寫信告諭各王府,否則班師無名、武宗功績泯然,故不同意急於商議論罪。[10]武宗下旨召皇親、公侯、駙馬、伯爵、內閣府部大臣、科道官都到通州議朱宸濠等罪,眾人列上罪狀,說朱宸濠應該明正典刑,朱拱樤等應該同罪處決。十二月,武宗念及朱宸濠、朱拱樤等十四人本是宗室,還在世的十人免於市曹斬首,賜自盡,[11]十四人都焚棄屍體。[12]寧、宜春、瑞昌三國皆廢除。[2]
身後
朱宸濠、朱拱樤等的家眷都奉旨暫住通州。楊廷和等曾對武宗說通州褊小,附近多盜賊,難以供給,防守不易,安置他們和郊祀慶功等禮並不妨礙,請求先行發遣,獲准。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太監賴義傳旨將朱宸濠妃、朱拱樤妃趙氏等等都送鳳陽高墻安置。[13]
十一月,禮科都給事中朱鳴陽等上疏稱最初同謀參與寧王之亂的宗室據王守仁等奏只有朱拱樤等一二人而已,其他都是被脅從,他們被治罪,妻兒仍被幽閉,含冤且可憐,請求明世宗妥善處分,世宗也同情他們,下詔調查。[14]
注釋及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