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榑

明朝亲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齊恭王朱ㄈㄨˊ(1364年12月23日—1428年),明太祖第七子,達定妃所生。洪武年間曾參與北征,因此自恃有軍功。建文年間,因罪而被明惠帝藉機削藩,廢為庶人,禁錮在京城(今南京)四年。靖難之變後,明成祖恢復其地位,但數年後再度因行為不軌而被廢為庶人,從此被軟禁在南京至被宣宗派人殺害。

快速預覽 齊恭王朱榑, 姓名 ...

生平

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齊王。洪武十二年(1379年),齊王受封於青州府王妃吳氏的父親吳良受命前往青州府興建王府[1]。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壬申[2],冊立安陸侯吳復女為齊王妃。同年,就藩青州府[3]。朱元璋在《御製紀非錄》說他在國終日閒逸戲耍,假權於邾庸、任弘、王敬、沈豹、徐磷等,以致諸人妄為,計擅殺482人。指揮5員,千戶9員,百戶20員,鎮撫3員,知府1員,王府官2員,舍人12名,生員4名,軍人27名,校尉200名,婦人1名,全家男婦198口。

參與北征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太祖命令齊王朱榑率領護衛以及山東徐、邳諸軍隨兄長燕王朱棣北征元蒙諸部。[3]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齊王又率領護衛騎士出鎮開平府,當時,太祖已派遣潁國公傅友德調撥山東都司衛所軍隊出塞,於是諭令齊王遇敵時自行作戰,勝利時也不要與諸將爭功[3]

由於在塞外的軍事經驗,齊王漸漸以軍功自傲。

建文削藩

明史》載,朱榑性格凶暴,常常犯法,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告發齊王有叛變意圖,於是侄子明惠帝將其召至應天府,廢為庶人,與同樣被廢的另一名兄長周王朱橚禁錮在一起[3]

永樂復封與再廢

永樂元年(1403年)靖難之變時,燕王朱棣攻入金川門後,急派士兵護衛兩位親王。朱榑、朱橚不知所以,一時被來兵嚇得伏地哭泣,知道真相後轉而大喜。朱棣(明成祖)即帝位後恢復其封國[3]

復封以後朱榑更為驕縱,成祖以書信召齊王相見,以共同患難的往事勸諭齊王。齊王不但沒有悔改,反而陰謀畜養刺客,招異人術士作咒詛,輒用自己的護衛軍來守衛青州城,又將城牆與苑邸圍牆並築,隔離外界往來,不許守吏登城夜巡。李拱、曾名深等官員向成祖上書急告變故,齊王於是將他們拘留匿藏意欲滅口[3]

永樂三年(1405年)成祖下詔向齊王索要李拱,並諭令齊王改過。當時謠傳周王朱橚也要謀反,周王於是向成祖上書謝罪。成祖將周王的書信封好後出示給齊王看[3]

永樂四年(1406年)齊王前往朝見成祖,朝廷大臣彈劾齊王的罪行不當宥,齊王厲聲說道:「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時殺我耶!會當盡斬此輩」成祖聽了不悅,「此其心可知已」。於是留齊王在京師府邸,著手削減其官屬護衛,誅殺指揮柴直等人,並將所有被朱榑關押的人釋放出來,同時搜出所造不法器具。

群臣要求將負責教導朱榑的教授葉垣等也一併問罪,成祖則認為連他自己以溫和的詔書規勸齊王六、七次也無法讓齊王醒悟,更何況教授等人,而葉垣等早前曾自行回京告發齊王,所以不再追究[4]

齊王被留置京城後更為埋怨,於是同年八月,成祖將其子召至京城後,一併廢為庶人[3]

Remove ads

身亡

宣德三年(1428年)有福建男子樓濂冒名為「七府小齊王」,意圖不軌,被發覺後,被押往京師,與其黨羽數百人一起被誅殺。

當年,朱榑與兩個兒子「皆暴卒」[3][5],幼子朱賢爀被安置在廬州

家族

更多資訊 朱榑家族 ...

明太祖給齊王宗室擬定的二十字字輩是: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6]

自朱榑被廢,其子孫後裔俱為庶人,史稱「齊庶人」,當中朱賢焌早卒,朱賢烶、朱賢𤍘後「俱暴卒」,惟幼子朱賢爀當時尚在襁褓,養居京師西內,故齊庶人後裔均出其後。

景泰五年(1454年),齊庶人賢爀與另一支被廢的谷王宗室「谷庶人」賦焮一起被遷置於南京監視,「敕守臣慎防」。後來谷庶人絕嗣,齊庶人請得谷庶人的宅院。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釋放的一位高牆庶人朱長鑋就是朱榑的曾孫[7]萬曆年間,其中一名後人朱承彩有好學之名[3]

《明史》稱:「齊宗人多凶狡,獨承彩頗好學云[3]。」

Remove ads

王妃

  • 王妃吳氏,江陰侯吳良女,未嫁而卒
  • 王妃吳氏,安陸侯吳復
  • 繼妃鄧氏,衛國公鄧愈

後代

  • 樂安悼隱王朱賢烶
  • 長山敏順王朱賢焌
  • 平原王朱賢𤍘
  • 朱賢爀
    • 子:朱能增[8]
      • 子:朱長鍭[8]
        • 子:朱可涍(?—1571年)[9][8],號碧泉[10]
          • 子:朱慶寨(1527年7月3日—1576年9月4日),字向化,號乾塢,妻陳氏,妾朱氏[8][10]
            • 嫡長子:朱睿焞[10](1548年11月18日—1603年12月15日),幼名朱遵訓,字孟弢,號虹津。妻湯氏,東甌王湯和裔孫湯允孝的女兒[8]
              • 第一子:朱智埱,妻邢氏,太史邢一鳳的孫女[8]
              • 第二子:朱智垟,妻蔣氏,太學生蔣一漳的女兒[8]
              • 宗女,嫁孝廉董天胤[8]
              • 宗女,嫁王抑之[8]
              • 宗女,嫁徐袠[8]
              • 宗女[8]
            • 嫡次子:朱遵誥,妻徐氏,中山王徐達裔孫徐大順的女兒[10]
            • 嫡三子:朱睿熺(1561年10月4日—1618年5月14日),幼名朱遵譽,得請受賜名睿熺,字仲弢,號虹漪,顧起元爲其撰行狀[9]妻陳氏,沅陵尉陳致和的女兒[10]
              • 第一子:朱知㙎,妻丁氏,雲南按察僉事霽懷公遂女[9]
              • 第二子:朱知墭,字炎洲,崇禎初爲宗長[11],妻陸氏,應天府學生敬齋君仕進女[9]
                • 第一子:朱光胤[9]
                • 第二子:朱光國[9]
                • 第三子:朱光世[9]
              • 宗女:嫁蔣之機,太學生蔣一禕的兒子[9]
            • 庶四子:朱遵誌[10]
            • 第一女:嫁劉國棟[10]
            • 第二女:嫁徐永嘉[10]
            • 第三女:嫁顏倬[10]
            • 第四女:嫁壽國賓[10]
            • 第五女[10]
            • 孫:朱尚文[10]
            • 孫:朱尚質[10]
            • 孫:朱尚德[10]
            • 孫女[10]
            • 孫女[10]
      • 子:朱長鑋
    • 子:朱能型[12]
    • 第三子[13]:朱能㙊[14]
      • 朱長鉜,號守靜,妻劉氏[14]
        • 嫡長子:朱可浧,號泉亭[14]
          • 子:朱慶棐[15],天啓間任三分宗長[13]
        • 庶次子:朱可潛[14]
Remove ads

南明追復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明紹宗認為朱榑與谷王朱橞世代被廢為庶人的處罰過重,認為應比照明太祖處罰朱文正的做法,只處罰朱文正本人,並讓其子孫繼嗣(即靖江王世系)。於是,敕諭閣部院寺科道各衙門,追復朱榑的齊王封爵,並加上「恭」字為諡號[16]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