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卡羅爾·布林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卡羅爾·布林格
Remove ads

李·卡羅爾·布林格(Lee Carroll Bollinger[1],1946年4月30日-),美國律師法學教育家,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密西根大學校長與達特茅斯學院院長。他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領域的著名法學者。[2]也是美國最高法院處理兩個平權法案相關案件的核心人物。[3][4]2010年7月,布林格被任命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主席,之前擔任副主席職務。[5]

快速預覽 李·布林格 Lee Bollinger, 第19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
Remove ads

生平

布林格生於加州聖羅莎,成長於俄勒岡州貝克城。他首先獲得俄勒岡大學政治學學士,後來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1973年進入密西根大學法學院教學,1987年成為法學院院長。1994年擔任達特茅斯學院院長,1996年又回到密西根大學擔任校長,2002年轉入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校長,2023年6月30日退休。

個人生活

布林格的妻子是藝術家Jean Magnano Bollinger,兩人育有兩個孩子[6]

個人觀點

2019年8月底投書《華盛頓郵報》刊登名為《不,我不會監視外國出生的學生》一文,認為川普總統轄下的情治機構最近頻繁找他接觸要他在校內部署情報網的行為非常荒謬,並藉此將此事公開於國際大眾,尤其強調所謂「中國學生間諜」論點可笑荒唐。[7]

布林格並表示,校內諸多課程都在教導言論和思想自由,如果同時又在校內弄情報監視網,顯得讓人自相矛盾,而美國高等教育的優勢正是由其高度包容開放所帶來的創新競爭力。布林格表示,FBI介入哥倫比亞大學學術。但他不會服從美國政府命令,拒絕配合監視外籍學生、訪問學者[7]

同時建議政府,擔心國際競爭的正確藥方是對高等院校的畢業生簽發更多更寬鬆的綠卡[8]目前現行制度學生們在完成學業後很難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只好返回母國,用他們在這裡學習的知識貢獻母國,這在將來才是可能成為美國一大競爭因素。

書籍

他寫過許多有關言論自由方面的文章和書籍:

  • The Tolerant Society: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tremist Speech in Ame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ISBN 0-19-504000-7
  • Images of a Free Pre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ISBN 0-226-06349-6
  • Eternally Vigilant: Free Speech in the Modern Er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2) ISBN 0-226-06353-4
  • Uninhibited, Robust, and Wide-Open: A Free Press for a New Centu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19530439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