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之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之仪
Remove ads

李之儀(1048年—1127年),端叔姑溪居士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北宋政治人物、詞人。

Thumb
李之儀像,攝於馬鞍山市博物館

生平

出生於書香名門,父親李頎進士出身。早年師從於范純仁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與蘇軾黃庭堅秦觀交往甚密。

曾深陷新舊黨爭。元祐初年,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為原州(今屬甘肅)通判。元祐八年(1093),蘇軾帥定州(今河北定州),聘李之儀為簽判。崇寧初年,提舉河東常平。不久遭蔡京迫害被流放。崇寧二年(1103年)被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身上長滿癬瘡。[1]政和三年(1113年)時,李之儀因與官妓楊姝戀愛生子而被受審削職。晚年熱衷功名,[2]屢向當權宰執何執中鄭居中等人投書遞簡。終官朝議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卒於當塗。[3]葬當塗藏雲山致雨峰。

著作

李之儀和秦觀堪稱「詞壇雙璧」,蘇軾稱其詞文「與秦觀上下」。李之儀作詞主張學習晏殊歐陽修,追求「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意境。其詞清婉峭雋,「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4]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詞》。

代表作:

人物關係

妻子:胡淑修(1047-1105),出身書香世家。育二子一女。長子早夭,次子李堯行為通仕郎,一女適戶部侍郎餘杭虞欒。[5]

續娶:楊姝,北宋歌妓,時年十八歲。[6]育有一子李堯光,[7]另有一名女兒。[8]政和三年,其友郭祥正指使他人誣告「李之儀冒充得子,愈圖繼承蔭恩」。結果李之儀被勒令除名,堯光的蔭恩被取消,「令隨母」,楊姝被杖刑。政和六年(1116年),李氏外甥林攄向朝廷申其冤,得以昭雪。[9]

注釋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